我们为什么渴求永远?
也许只是因为,这世界什么都变了,总还有些不变的东西在等着我们。
![]()
立冬这天,下起了冷雨。
去西郊见一位做餐饮的朋友。因为是周一,怕路上堵车,就坐了地铁。
在绿城广场站出了地铁,一出地铁口,就懵了。
四周鳞次栉比的大厦,高高的人行天桥,地铁站公交站……眼前的绿城广场,早已不是我记忆里的模样。
问了两个路人,又往前走了许久,一直到嵩山北路的碧沙岗公园,才辨清了东南西北。以前的记忆一一复位。
那会儿我突然想起韩国的一部老剧,《来自星星的你》。时代更迭,光阴如梭。快进镜头中一日千里的城市,仿佛什么都变了。但好在,总还有些不变的东西,像老朋友一样,在等着你。
那时候我家住在二环支路和嵩山路附近。家门口有一家餐馆,名为解先生又一村。
它挨着陇海铁路,很普通的一家菜馆,可生意却好得不得了。尤其是他家的烩鱼头、扒猪脸、酱香排骨、木桶珍菇汤等拿手菜,可谓一绝。
![]()
因为菜量大、味道好,当地的居民,不管是家里人聚餐还是婚丧嫁娶,都会选他家。
听周围的人说,这家的老板,原来在国棉四厂上班。1996年在文化宫路和桐柏路口的郑印俱乐部开了家烩面馆。
当时的郑印俱乐部,是西郊时髦小青年的聚集地。只卖烩面和凉菜的解老板,生意倒也红火,每天都排长长的队。
有人买了票,在附近的商场逛一圈,回来刚好排上,吃饭逛街两不误。
更有甚者,有的小年轻,为了讨好女朋友,就给下烩面的厨师偷偷递烟,想早点吃上烩面。
1998年,因为拆迁,解老板在西站路和嵩山路西北角开了家解先生又一村。从这一年开始,打响口碑的他,仅仅在这一片儿,就开了四家店。
最多的时候,他做了10多家店。有中餐、有火锅、还有烙馍村。在这个城市的西北,提起解先生,几乎无人不晓。
6年前,因为家里的一场变故,我卖掉了二环路的房子,搬到了东区。
有六年的时间,几乎再未到过这一块儿。
今天约我的餐饮朋友,就是解先生和又一村的品牌创始人,解忠杰。
他还是老样子。短平头,炯炯有神的眼神,说起话来不紧不慢。
只是他家2000平米的解先生又一村,已经变成了解家老家河南菜。
![]()
并非生意难做。从2002年开始,解忠杰一直在以一年一个店的速度扩张。即使是在高端餐饮断崖式崩塌的2012,以中型大众消费为主导的解家,也没有受太大影响。
之所以要改成老家菜,并注册了全部的商标,解忠杰有自己的思路。
在他看来,餐饮在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已经到了聚焦主题的时候。
“在注意力被高度分散、人们根本没有时间选择也懒得去猜的现在,你得让人一眼知道你是做什么的。”
解家这么多年一直拥有周边老百姓的喜欢,在解忠杰看来,全是因为一批有地方乡土特色的好菜。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这一点放大,成为自己的标签,让更多人知道呢?
解忠杰用一年的时间,走访了河南的各个地方,引进了一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拿手好菜。他把这些统称为:河南老家菜。
比如他老家的垛子羊肉。卤得粉嫩的羊肉,片得薄薄的,蘸上特制的蒜汁,咸香适口。
![]()
比如信阳的南湾鱼。来自明秀清澈的南湾湖花鲢,带着南湾湖的水活蹦乱跳地来到解家,鱼身清炖,鱼头红烧,肥美鲜嫩至极。
![]()
![]()
再比如南阳的黄牛肉、温县的铁棍山药、开封的鸡蛋灌油条、商丘的水煎包、洛阳的狮子头……几乎河南每一个地方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老家的那一款特色美食。
![]()
解忠杰觉得,河南菜不能统称为豫菜。“因为豫菜讲究的是五味调和,中和之味。不过分酸、也不过分辣。而河南老家菜却是相当有特色的,它可以咸香、可以酸辣、也可以滋味厚重……是非常有个性的。”
“这么有特色的菜,你吃到它就会想起自己的老家,想起自己的小时候。”
这话让我想起《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
他曾在自己的书里写道:“每个人的肠胃实际上都有一扇门,而钥匙正是童年时期父母长辈给你的食物编码。无论你漂泊到哪里,或许那扇门早已残破不堪,但或许只要一道菜、一碗汤,熟悉的味道就吱吱呀呀开启了你对食物最初的味蕾记忆,那一刻,食欲的大门轰然洞开。”
是啊,每个人都有老家,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道难忘的老家菜。
不管你走了多远,也不管你处境怎么样,有了这种熟悉的味道,惶惶不安的心,也会瞬间安稳。
![]()
时间回到30年前。当18岁的解忠杰,从商丘老家接替父亲到国棉四厂上班的时候,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半夜醒来,他念念不忘的,还是老家的水煎包、豆汁儿、以及香喷喷的芝麻盖烧饼。
他觉得这就是老家菜。是那种能够陪伴他一辈子的,称之为根的东西。
从本月开始,好食记将推出“走近解家•老家河南菜”系列。挖掘这个20多年老店背后,那些关于老菜的泼辣鲜活的故事。
欢迎粉丝们转发评论,也欢迎推荐属于你老家的,独具特色的拿手好菜。
福利:11月20日前,转发本文并集够30个♥,发送截图到“好食记”微信公众平台,前十名者,以及推荐老家菜被采用的粉丝,均可领取50元餐券,解家全城店面不限时间使用。
![]()
文|素素 编|徐颖
这是食记君为您分享的第318期匠心内容
新朋友搜索微信号haoshiji001或扫描二维码关注
『点击蓝色字样,查看往期系列』
本公众号发布内容均属原创,版权属于河南观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欢迎转发朋友圈,欢迎提供美食线索。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留言微信后台或发邮箱:370829586@qq.com
或者加微信yanyanbaby0606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