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润滑油价格联盟

原创·三毛部落文学社特邀名家撰稿苏金伞诗学论/释然

2022-07-09 10:56:27

苏金伞诗学论


                          文/释然




    三、苏金伞诗学的具象表现之二:老牛般在乡土里沉醉

    苏金伞的乡土诗以既是原生态而又充溢意境的口语化词语入诗,可谓诗的天然,天然的诗,开中国现代乡土诗一代诗风。1920年前后出现的康白情的《妇人》、周作人的《小河》应该是较早的新诗乡土诗。而苏金伞稍后写的乡土诗与之相比,不仅口语更具生活化,而且多了情趣和意境,乡土的味道更加浓郁。原生态的言语沉淀为共享的诗的语言,化为诗学的符号。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午饭》之诗句:“起来吧,爸爸,╱知了尿撒了你一嘴”。五十年的《三黑与土地》之诗句:“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还有八十年代的《小轿与村庄》,如此的诗不着色彩,却尽得深邃的意境。如果说康白情和周作人的乡土诗是诗人在乡村里踏青、观光、休闲而得创作,那么,苏金伞犹如老牛在泥土里耕耘,和乡土融为了一体,所以相比之下更具有诗学的韵味和厚度。牛汉认为他的乡土诗“开拓的创作境域,正如一片古老的中原大地”,“表面上不见高山峡谷,也感觉不到远近有大的倾斜,然而却大地似的稳定、宽广、厚实、永恒”(《苏金伞诗文集序》)。如此,盖因为诗人的灵魂沉醉在乡土里,才进入了高品质、大境界。

    苏金伞有一段描写家乡的话,很能让我们体会到他诗意的乡土情结:“河南东部有一个大平原。平得连一个土丘都没有。太阳很早很早从地平线上喷出一片红霞,接着就是又红又大的火球跳了出来。一下子跳到东村的树梢上,一会就高高地照在我们村东头的关帝庙上。然后就越升越高,越走越远,一直到快落的时候,才又回到我们村边来。然后沉到深厚的泥土中去了”(《创作生活回顾》)。这一段关于乡村太阳的描写,其实就是诗人乡土诗创作心理的自行状:从泥土里生出来又沉浸到泥土里。对于诗人苏金伞来说,豫东大平原就是他诗的发酵池,诗人沉醉在这一个老池子里,酿出了乡土诗纯正而浓郁的味道。

    这味道,意趣横生,妙不可言。1936年发表的《午饭》和1942年发表的《眼睛都睡红了》,一首写人的午睡,一首写牛的午睡,诗的场景不仅有趣,更具传神,有趣和传神融合才产生了妙不可言的诗的意境:“爸在村外坑沿的树凉下枕着锄杆睡晌觉鼾声的根盘两胁巴……树叶间漏下一滴光从爸的左肩跳上鼻子起来吧,爸爸知了尿撒了你一嘴(《午饭》)《眼睛都睡红了》写老牛卧在槐树下歇晌,身边屎壳郎、小芦花鸡、赤角雷都没有惊动它一根睫毛,“等主人来牵它吃草,它才用尾巴掸一掸屁股上的灰尘,慢吞吞地站起来,——眼睛都睡红了。”诗人写老牛歇晌的大气、沉稳和满足,沉醉在老牛的心境里,才如此传神。如此传神的诗受到了编辑邵荃麟的赞扬,也受到了当时牛汉等青年诗人的追捧。牛汉认为,只有艾青等少数诗人才有如此朴素而亲切的诗。

    这味道,沁人心脾,攫人心魂。乡土诗在泥土里萌动萌发萌芽,诗人对土的感觉和亲情孕育了摄人魂魄的力量。苏金伞诗中有一种化不开的恋土情结:“热馍掉在地上皮也不揭连泥吞下去腿上磕破一块皮用指甲挖一点墙头土按在伤口上不用包扎孩子发烧了——那是吓掉了魂把脚印抓回来压在枕头下就会马上见轻(《信赖》)。“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三黑和土地》)这种对土的痴情已经深入到了泥土的灵魂,大概今天的人们很难有这种感受,但这种痴情在诗学的结构里并不陈旧,恰恰依旧能够撼动人的心魂。因为乡土和乡愁是诗的母题诗的灵感,很多诗人从这里获得了灵感和力量才成为了伟大的诗人。诸如俄国现代著名诗人阿赫玛托娃写“故土”:“是啊,对于我们来说,它是套鞋上的土是啊,对于我们来说,它是牙齿间的沙。诗人躺在了它的怀抱里,才有了源源不断的诗的灵泉,诗作才有了持久不衰的力量。

    这味道,风骨强健,神髓入里。苏金伞写诗追求风骨和神髓,他认为这是诗的灵魂。即使他的乡土诗,不少作品都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农人的脊背》。一首诗把农人们的悲惨命运,农人们刚正不阿的性格,农人们奋起抗争的精神力量写得入心入魂:农人的脊背经过烈日的烤炼和冷雨的浇淋变成火成岩一般的坚固上面经常有犁耙和箩筐挤压的纹印绳索和抽勒的疤痕脊柱一天比一天弯了仍然背着沉重的布袋把粮食倒进别家的仓库房╱╱而制造灾害的人们在上面种植更多的灾害脂肪过剩的人们在上面寻求更多的脂肪而且永远不知满足说是没有捕尽鱼的河没有流尽泪的眼睛却不知道和无穷的忍受同时这脊背也有无穷的力量╱╱你看,那满载谷物的大车像山一般重一声呐喊就被掀翻在禾场上现在就正用这同样的姿势来掀翻更为沉重的东西——那牢牢压在脊背上的残酷的统治。”苏金伞写出如此精神强大的乡土诗,是因为诗人乡土的痴情真正在泥土里生了根。

    苏金伞乡土诗学自成结构,是苏金伞诗学结构的子结构。诗人几十年追求的这种乡土诗风一直在营养着我们的诗坛,可以说苏金伞是对百年新诗的乡土诗贡献最大的一位诗人。


    四、苏金伞诗学的具象表现之三:不老的童心、无邪的痴笑以及灵魂的伤疤上长出的生命嫩芽

    著名诗人牛汉在评价苏诗《早晨与孩子》时说:“诗人的一生,从童年到壮年到晚年,对早晨的太阳和孩子始终赋予永恒而浑朴透亮的诗意,显示出诗人的童心和一生的追求与创造所达到的境界。”这一句话其实接触到了诗人的创造心理学。苏老写过一首题为《儿童节》的诗作,诗中写道:“晚上孩子们做着梦脸上现出无邪的痴笑这种温馨可能保持到老年。苏老把无邪的痴笑作为生命的历程来感受,越是到了老年,那天然的痴笑,无邪的痴笑,越是那样的痴迷,那样的清澈,那样的富有生命的魅力。这种生命的魅力就是人的气质和诗的情境融合的诗学的力量。

    由于诗人几十年的创作蕴藏着一颗不老的童心,所以他的诗率真、质朴、坚贞,也由于这颗不老的童心,他的创作迈向纯诗的境界。

纯诗是诗的最本源和最至高的本性,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是诗的最本性的表现,具体来说,是诗与人性的完美结合,是诗人的至高追求和完美境界。既是追求和境界,纯诗就是有层面的,我这样形容纯诗的三层面:木、火、炭。一曰木。木是大自然的造化,是最原始的最纯净的诗心,那诗行是直接从童心里流淌出来,没有经过任何的污染,抑或加工。这是诗人创造纯诗的最基本的本性。比如苏金伞创作了很多面对黑暗和专制的振聋发聩的作品,但也创作了《眼睛都睡红了》《村女》《午饭》等纯天然的作品。这些纯天然的作品是与《出狱》并行的灵魂世界的两个侧面。有些树木遭遇雷电的打击,满树生出的枝桠成为冲冠的怒发,《出狱》诗就是。有些树木生长在幽静的地方,保持了天然的本性。这些灵魂的不同侧面来自于人性和诗性的神秘性,苏金伞作为真正的诗人体会到了诗的本性,虽然当时灵魂被黑暗撕裂,仍能写出纯天然的诗作。二曰火。火也是大自然的造化,木燃成火是来自灵魂的自燃,这样的纯诗里蓄着激越情感和烤灼的精神力量。比如《雷》这首诗,它不是像《窗外》暴露残破的农村景象,也不像《控诉太阳》大声疾呼,,它不像《地层下》有一种先进的力量在振奋,也不像《头发》对人的命运和人性压抑的抗争,它虽然是纯诗,又不同于上面说到的那些纯天然的诗作。虽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但内心世界里却跃动着生命力量和赤子情怀。这种生命力量是火的形态,比纯天然诗作有了更多的内蕴和力量。三曰炭。炭也是大自然的造化,这种造化不仅超越了木,也超越了火。可以说,木头的至高境界不是火,而是炭。大火之后的炭,是不见木头的木头,是不见火的火。炭的本性永远是水木清华的木,炭的灵魂永远是不会熄灭的火。如果仿照老子“大音希声”句式,可以说“大炭即木”“大炭即火”。就是说它的本性里有木有火,但表面上不像木长出青青的绿芽,不像火那样喷出灼人的力量。那种极静的状态,是灵魂搏斗后的纯粹的生命之静。这是纯诗的至高境界。苏金伞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作为进步青年被关押,五十年代被错误打成右派,正常的工作和写作的权利被剥夺,,对此他曾痛苦地感慨:“天生我这个人,又不给我做人的待遇。”他的《埋葬了的爱情》就是灵魂的伤疤上长出的生命嫩芽。只要童心在,即使灵魂被撞得血流满面,即使血流满面的灵魂结了厚厚的伤疤,那童心总会生长出生命的纯诗。所以谢冕说他这炉火纯青的境界发自童心,成为“古今第一等文字”。

《埋葬了的爱情》写少年萌芽的爱情悲剧,但我认为诗的意境并不能只是局限在爱情,它应该是对人性和生命最为本性最为美妙的演绎,所以我说它是生命的纯诗:

“那时我们爱得正苦╱常常一同到城外沙丘中漫步╱她用手拢起一个小小坟茔╱插上几根枯草,说:╱这里埋葬了我们的爱情╱╱第二天我独自来到这里╱想把那座小沙堆移回家中╱但什么也没有了╱秋风在夜间已把它削平╱╱第二年我又去凭吊╱沙坡上雨水纵横╱像她的泪痕╱而沙地里已钻出几粒草芽╱远远望去微微泛青╱这不是枯草又发了芽╱这是我们在地下的爱情╱生了根”。

诗人虽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爱情的语境,其实让我们感到了人的原初的本性静怡和美妙,让我们感到人的美好本性在灵魂间不会泯灭,不论是经过怎样的风吹雨打抑或电闪雷鸣,人性的记忆只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富有诗意。唯其经过了风雪的打击,那生命的嫩芽才显得青绿可爱;唯其经过了大火的锤炼,那生命的嫩芽才闪耀着力量的光辉。只要心中有爱,即使血雨腥风过后,枯草也会微微泛青。我想,纯诗的意义之于生命应该如此。

、社会起伏较大,我国不少现代诗人却能守住诗的本源,创作了不少优秀纯诗。如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雨巷》,前者优雅,后者典雅。而苏金伞的纯诗作品的形态和气质跟他们的诗作有很大的差异。虽然苏诗没有他们的音乐性,不及他们的朗朗上口,但他的韵律在血管里流淌,是生命和诗的无缝的融合。

                                   (全文完)





作者简介


    释然,本名李传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商丘市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文学评论4部、长篇小说3部,获河南省社科奖、五个一工程奖。










   年度执行主编:萍子      编辑:马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商丘润滑油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