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润滑油价格联盟

“中西药结合”了解一下

2022-04-18 12:06:24

? 点击名字订阅【56K小猫】公众号



文 / 书航


因为上小学的时候,被一个从天而降的足球砸中了脑袋,导致我现在的两个鼻孔是一大一小,那个区分两鼻孔的叫鼻中隔的部件向右侧偏曲。医生说,如果我不做手术的话,那么每当气候干燥的时候,就会汹涌澎湃的流出鼻血。

当然我已经做过很多检查,确认过自己流鼻血只是单纯的物理因素,而没有其他可能很恐怖的可能。只是一旦到了季节流起鼻血来,也着实看着可怕。

我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去医院看鼻子,总是给我开那种包装类似藿香正气水,里面却是透明略浑浊的液体。这种液体叫石蜡油,顾名思义,主要成分是石蜡。

它有一种像是被存放了很久,已经不新鲜的瓜子味道,涂在手上会有一种涂多了护手霜样的油腻。我把它涂到食指上,再小心翼翼的探到鼻孔里蹭一蹭。后来爸妈说不卫生,让我改用棉签。

最近刚刚搬回北京的这个冬天,又遭遇了极度的干燥,去年底到现在连一场像样的雪都没下过。我过年之后回到家,就又开始流鼻血。家里听说了,专门买了药给我寄过来,让我感受到家里的温暖。

不过这一次寄回来的涂鼻孔的药,却着实让我吃了一惊。看一看这个名字叫做【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的东西。

这种东西的主要成分是:木芙蓉叶、地榆、冰片、薄荷脑、辅料为食用醋精(!)、食盐(!)、羊毛脂、白凡士林、石蜡。

在产品说明书当中的成分列表,都必须标出产品中所包含的所有物质,而且在排序上有讲究,必须严格按照在成品当中所占的用料比重大小为序。但是这个药品把其中的某些成份标注为辅料,因此它们所占的比重可以和前面的冰片薄荷脑等等分开计算。

毫不意外的,作为一个软化血管、治疗鼻血的药物,我在说明书当中发现了石蜡、凡士林等等专门用于物理软化的成分。

作为一个已经有十几年流鼻血经验的老病号,我可以相当负责地指出,其实只需要保留这些作为辅料的石蜡、凡士林等软化剂,甚至用食用香油等抹鼻孔,最后提到的软化作用是类似的。

此外,这种东西涂在鼻子里的感受也是相当难受的,甚至让人起了像是这东西有毒一样的本能排斥。相比之下,石蜡的气味和感觉属于人畜无害的级别,而这种东西涂进鼻孔之后的味道之难闻,像是从存放花生油的粮食储备库,一下子跳进了满是酱菜果脯的六必居酱园。

加入这些中草药所带来的代价,就是包装更精美了,价格也上涨了。这种药品在网上能查到的售价是30多块,而当时我们开的石蜡油,几只连成一排也只要几块钱。

现在,市面上基本上只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中成药作为非处方药,并且所有的药店都会主动推荐比以前加价很多的中成药。如果你不点名要求西药,甚至不主动说出你要什么品牌名或者什么药品名,那么药房根本就不会主动告诉你。

很不乐观的说,今后在非处方药当中,标明药品名的,以及有明确不良反应的西药产品的比重可能会越来越低。如果今后开西药都需要医生处方,恐怕也不算是完全的天方夜谭。

但是以现在的知识理论和技术条件,我们又不能完全抛弃西药。很多广告以及存在于老人们心中的理论是,西药治标,中药治本;西药见效快,中药药效久。先不说这种理论科学与否,就算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有的时候病来的又急又快,也无论如何需要那种所谓“治标”的西药吧?

这个时候,就需要所谓“中西药结合”的那种奇怪的产品上场了。就像这只“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一样,我相信其中真正有效的成分是西药甚至是辅料,而中药部分只是为了稍微修改一下配方,使它能够符合现在国家宣传推广中医药的主旋律,有机会在市面上销售而已。

在更早之前我翻看家里治感冒的某“中西药结合”胶囊,在中药的牛黄等成分之外,也加入了西药感冒药最常见的对乙酰氨基酚等成分。当然最终如果能治好病,你也说不清楚到底是哪一部分的药起了作用。

可以预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类似这种样子的,打着“中西药结合”的旗号的药物,作为传统西药的替代品。药物成分明确,并且特别是国外引进的品牌药物,要么会变得成分不再纯粹,要么甚至开都开不出。

而在很多人不能寻根究底的情况下,就难免会认为这又是中药的成果,并且以此作为祖国医学可以替代外来产品,我们能够自力更生等看法的论据。

截至目前,在丁香园的用药助手页面,任何中成药产品仍然会给出一个提示:“中成药疗效及安全性未经循证医学验证,请遵医嘱谨慎使用。”我想这个提示在未来某天可能会被撤下去,而它的存在与否,可以看作是国家对中药和西药态度的一种风向标。

【56K小猫】专栏
会放一些不是很适合
直接发【航通社】的东西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商丘润滑油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