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一
1.关于经皮给药制剂的说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减少给药次数
B、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C、可以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
D、使用方便,可随时中断给药
E、不存在皮肤的代谢与储库作用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E
解析:经皮给药制剂的优点:①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减少胃肠道给药的个体差异;②可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③可以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④使用方便,可随时给药或中断给药,适用于婴儿、老人和不易口服的病人。 经皮给药制剂的缺点:①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仅限于剂量小、药理作用强的药物;②大面积给药,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和过敏性;③存在皮肤的代谢与储库作用。
2. 属于滴丸的非水溶性基质的是
A、PEG 6000
B、液状石蜡
C、石油醚
D、水
E、硬脂酸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E
解析:本题考点为滴丸剂的基质。滴丸剂的基质有水溶性基质如聚乙二醇、泊洛沙姆、甘油明胶等,另还有油溶性基质硬脂酸、单硬酯酸甘油酯、氢化植物油、虫蜡、蜂蜡等。故本题答案为E。
3.可用于制备溶蚀性骨架片的材料是
A.羟丙甲纤维素
B.单硬脂酸甘油酯
C.大豆磷脂
D.无毒聚氯乙烯
E.醋酸纤维素酞酸酯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B
解析:生物溶蚀性骨架材料:常用的有动物脂肪、蜂蜡、巴西棕榈蜡、氢化植物油、硬脂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等,可延滞水溶性药物的溶解、释放过程。
4.可用于制备亲水凝胶型骨架片的材料是
A.羟丙甲纤维素
B.单硬脂酸甘油酯
C.大豆磷脂
D.无毒聚氯乙烯
E.胆固醇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A
解析:骨架片包括亲水凝胶型骨架片、不溶性骨架片、生物溶蚀性骨架片。亲水性凝胶骨架材料常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聚维酮等。大豆磷脂和胆固醇是脂质体形成不可缺的辅料。
本题考查缓释、控释制剂常用的辅料和作用。
5. 可用于制备不溶性骨架片的材料是
A.羟丙甲纤维素
B.单硬脂酸甘油酯
C.大豆磷脂
D.无毒聚氯乙烯
E.胆固醇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D
解析:不溶性骨架材料:指不溶于水或水溶性极小的高分子聚合物。常用的有聚甲基丙烯酸酯、乙基纤维素、聚乙烯、无毒聚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橡胶等。本题选D。
专业知识二
6.噻嗪类利尿药的利尿作用机制是
A、增加肾小球滤过
B、抑制远曲小管K+-Na+交换
C、抑制远曲小管近端Na+-Cl-同向转运系统
D、抑制近曲小管碳酸酐酶,减少H+-Na+交换
E、抑制髓袢升支粗段Na+-K+-2Cl-共同转运系统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的知识点。 噻嗪类增强NaCl和水的排出,利尿作用中等。其作用机制一般认为是抑制远曲小管近端Na+-Cl-同向转运系统,抑制NaCl和水的重吸收,使肾小管管腔渗透压增高,水重吸收减少而利尿。
7.属于保钾利尿药的是
A、氢氯噻嗪
B、螺内酯
C、甘露醇
D、呋塞米
E、乙酰唑胺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利尿药对钾离子的影响。呋塞米、氢氯噻嗪、乙酰唑胺排钾。螺内酯、氨苯蝶啶保钾。甘露醇属脱水药,减少钠的重吸收而利尿。
8.通过抑制碳酸酐酶发挥利尿作用的药物是
A、乙酰唑胺
B、吲达帕胺
C、托拉塞米
D、氢氯噻嗪
E、螺内酯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A
解析:该题考查利尿剂——碳酸肝酶抑制剂的知识点。 乙酰唑胺是碳酸酐酶抑制剂。其在化学结构上有磺酰胺(SO2NH)基团,属于磺胺类化合物。其利尿机制是通过作用于近曲小管前段的上皮细胞,抑制细胞内碳酸酐酶,降低细胞内氢离子的产生,减少向管腔的分泌。在经过H+-Na+交换机制,减少Na+的再吸收,水的重吸收减少。现在临床很少将该药物作为利尿剂使用。
9.可引起听力减退或暂时耳聋的利尿药是
A、螺内酯
B、呋塞米
C、乙酰唑胺
D、氢氯噻嗪
E、氨苯蝶啶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B
解析:呋塞米具有耳毒性: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减退或暂时性耳聋,呈剂量依赖性。耳毒性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药物引起内耳淋巴液电解质成分改变及耳蜗基底膜细胞损伤有关。肾功能不全或同时使用其他耳毒性药物,如并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较易发生耳毒性,应避免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
10.服用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导致
A、高血压
B、刺激性干咳
C、视物模糊、复视
D、肾功能异常
E、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C
解析: 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常见头痛(11%)、面部潮红(12%)、消化不良(5%)、鼻塞(3.4%)和眩晕(3%),这是因为抑制生殖器以外的PDE5的同工酶,导致血管扩张或平滑肌松弛所致。西地那非和伐地那非可致2%~3%患者出现光感增强,视物模糊、复视或视觉蓝绿模糊。此与该药抑制光感受器上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中的PDE6有关,特别是当剂量超过100mg的时候。西地那非和伐地那非可引起阴茎异常,但属罕见,可能是与PDE5抑制剂使用过量或联合使用其他治疗功能障碍的药物有关。
综合知识与技能
11.洗胃方式作为解救毒物中毒的首要措施,洗胃液每次的用量为
A、最少不低于400ml
B、最少不低于500ml
C、最多不超过300ml
D、最多不超过500ml
E、最多不超过200ml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毒解救的知识点。主要是考查洗胃液的注意事项,其中一点提到每次灌入洗胃液为300~400时,最多不超过500ml时,过多则易将毒物驱入肠中。
12.适用于碘中毒
A.药用炭混悬液
B.1%硫酸镁溶液
C.1%氧化钠溶液
D.淀粉溶液
E.1:2000高锰酸钾溶液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D
解析:淀粉溶液对中和碘有效,用于碘中毒洗胃,直至洗出液清晰、不显现蓝色为止。
13.吸附力强、可阻止毒物吸收
A.药用炭混悬液
B.1%硫酸镁溶液
C.1%氧化钠溶液
D.淀粉溶液
E.1:2000高锰酸钾溶液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A
解析:活性炭混悬液(0.2%~0.5%)为强效吸附剂,可阻止毒物吸收,适用于有机及无机毒物中毒,但对氰化物中毒无效。17年教材P387
14.口服氯化铵或给予维生素C用于
A.丙米嗪中毒
B.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C.中毒
D.氰化氢中毒
E.氯丙嗪中毒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C
解析:类物质中毒口服氯化铵或给予维生素C酸化尿液以促进毒物排除。
15.反复吸入亚硝酸异戊酯用于
A.丙米嗪中毒
B.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C.中毒
D.氰化氢中毒
E.氯丙嗪中毒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D
解析:氰化氢吸入中毒者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1 -2安瓿瓶在手帕内打碎,紧贴在患者口鼻前吸入,每1-2分钟吸入15-30秒。根据病情反复吸入数次,直至静脉注射亚硝酸钠为止。
药事管理与法规
16.对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进行观察的是
A.Ⅰ期临床试验
B.Ⅱ期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
D.Ⅳ期临床试验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A
解析:(1)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许价试验。目的是观察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Ⅱ期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3)Ⅲ期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4)Ⅳ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
故选A。建议考生运用“Ⅰ期耐受安全初评,Ⅱ期治疗作用初评,Ⅲ期治疗作用确证,Ⅳ期上市应用研究”口诀比较理解准确记忆。
17.对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进行进一步验证的是
A.Ⅰ期临床试验
B.Ⅱ期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
D.Ⅳ期临床试验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C
解析:(1)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目的是观察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Ⅱ期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3)Ⅲ期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4)Ⅳ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
故选D。建议考生运用“Ⅰ期耐受安全初评,Ⅱ期治疗作用初评,Ⅲ期治疗作用确证,Ⅳ期上市应用研究”口诀比较理解准确记忆。
18.为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的是
A.Ⅰ期临床试验
B.Ⅱ期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
D.Ⅳ期临床试验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B
解析:(1)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目的是观察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Ⅱ期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3)Ⅲ期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4)Ⅳ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
故选D。建议考生运用“Ⅰ期耐受安全初评,Ⅱ期治疗作用初评,Ⅲ期治疗作用确证,Ⅳ期上市应用研究”口诀比较理解准确记忆。
19.对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考察的是
A.Ⅰ期临床试验
B.Ⅱ期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
D.Ⅳ期临床试验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D
解析:(1)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目的是观察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Ⅱ期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3)Ⅲ期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4)Ⅳ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
故选D。建议考生运用“Ⅰ期耐受安全初评,Ⅱ期治疗作用初评,Ⅲ期治疗作用确证,Ⅳ期上市应用研究”口诀比较理解准确记忆。
20.病例数不少于2000例的是
A.Ⅰ期临床试验
B.Ⅱ期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
D.Ⅳ期临床试验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答案:D
解析:Ⅰ期临床试验病例数20~30例,Ⅱ期临床试验病例数应不少于100例,Ⅲ期临床试验病例数不少于300例, Ⅳ期临床试验病例数不少于20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