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阐述了城市规模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说明了引水工程的巨大成就对于克拉玛依市合理扩大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意义。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上一期内容:
【看头条】2020年克拉玛依啥样?2030年克拉玛依有多大?
但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是:较大的城市规模并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充分条件,而仅仅是必要条件。在合理扩大并保持克拉玛依城市规模的同时,还必须要结合自身实际,努力丰富克拉玛依的城市业态。
从几十年以来油气工业一柱擎天的资源型城市,逐步转型为多业并举的综合型城市,要实现这项决定城市命运的历史使命,引水工程将持续发挥出根本性的作用。
![]()
今年5月18日,
![]()
“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
更加充分阐明这项工作意义的报道是这样的——
,试开采已持续进行60天,累计产气超过30万立方米,产气时长和总量均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次试开采成功是中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意味着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有了安全、环保的“中国方案”。此次可燃冰试采成功使我国勘察和开采的核心技术得到验证,也标志着中国在这领域的综合实力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克拉玛依人也同全国人民一样,为祖国在能源工业领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而感到欢欣鼓舞。
可是,克拉玛依的石油科技工作者在欣喜之余,更因理性的眼光和岗位的责任增加了一份紧迫感——
如果可燃冰实现了经济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输送与应用,那么,以非常规状态存储、开发难度大、开采成本较高、单井产量较低、稠油占比较高为特点的克拉玛依油田的原油和天然气还有多少市场竞争力呢?
这种紧迫感并非从我国可燃冰试采成功才开始的。
近些年来,“光伏发电”和“电动汽车”越来越成为了媒体热词。其背后蕴含的主题词是可望替代石油和煤炭这些传统能源的“新能源”。
目前,以美国、欧洲和中国为代表的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对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下大力气进行研究,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顺应科技潮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所以,克拉玛依石油科技工作者的紧迫感绝非杞人忧天。
![]()
![]()
然而,横看成岭侧成峰。
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却可能有着截然相反的作用展现——
若干年前,克拉玛依石油石化人把“稠油”叫做“愁油”。因为这种以重质碳氢化合物为主要组成、常温状态下缺乏流动性、甚至接近固体的原油,实在不是炼制汽油、柴油等常规燃料油的好原料。这种稠油的年产量,占新疆油田公司年油气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左右。
但几十年以来,克拉玛依石化科技工作者因地制宜、刻苦攻关,用这种“愁油”生产出了附加值更高的各类特种润滑油、高端食品药品生产用油和高品质建筑材料、筑路材料。
也就是说,每年克拉玛依有40%的原油可以与可能到来的“新能源冲击”基本无关——可燃冰、页岩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都是“能源概念”,而克拉玛依的稠油是“材料概念”。
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克拉玛依油田生产的其他那些本来作为“能源概念”的稀油,有没有可能“转行”为“材料概念”?从目前看来,至少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
另外,准噶尔盆地蕴藏的2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大部分还没有被探明和动用。国内外能源行业的专家普遍认为,21世纪就是以天然气为主体能源的世纪,这种趋势和形势将保持一两百年以上——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就是天然气。
2016年12月,在中国石化联合会油气专委会举办的2016油气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赵文智说:“全球常规与非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约9000亿吨,天然气约3800万亿立方米,可支撑按现有水平消费数百年。”
与会专家指出,油气工业作为一个工业体系,生命周期应超过300年。油气的战略地位有能量、物质、金融三重属性定义,虽然能量属性正在被快速替代,但油气具有产业协同性,仅能源属性在世界能源体系中的战略地位还将维持百年,而未来其物质属性战略地位会更加凸显。
这样看来,对于克拉玛依来说,即便新能源是“狼”,但克拉玛依石油石化产业绝不是“羊”,而很有可能是一头更加“狡猾”的“狈”。
但是,这与引水工程有什么关系?
![]()
![]()
今年6月初,克拉玛依市委书记赵文泉在接受《新疆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了这么一段话——
当前,克拉玛依的发展已经到了爬坡过坎、再上台阶的关键时期,下一步克拉玛依将继续坚持“632”发展战略,围绕打造“世界石油城”的目标,以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为抓手,力争在石油石化下游产业链延伸、现代服务业和油气服务业及建设交通综合枢纽方面实现优化和突破,进一步加快克拉玛依的转型升级。
“石油石化下游产业链延伸”是什么意思?
也就是尽量让克拉玛依油田生产的石油和天然气不出克拉玛依就尽量彻底地转化为可以让大众消费者直接使用的终端产品。
工商业界有一个规律:越处在下游的产业,利润率越高。世界上,以原料销售为主的国家基本都是发展中国家或者贫困国家;以终端产品销售为主的国家,基本都是发达国家。
就此话题,我们可以大胆但合理地分析展望一下——
现在在全世界的体育用品专卖店里知名度最高、市场占有率最大的那两种品牌的运动鞋,制作其鞋底和鞋帮的橡胶,使用的大都是以克拉玛依环烷基稠油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高品质橡胶油,如果使用世界上其他稠油油田生产的以石蜡基稠油为原料的橡胶油,鞋底和鞋帮容易变色、变硬。
但是,目前克拉玛依环烷基稠油的产业链仅止于高品质橡胶油,如果继续延伸下去——
生产高品质橡胶——生产高品质鞋底鞋帮——生产高品质运动鞋——继而借自己所处的东亚与欧洲交汇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倡议的东风进行全球自主销售和配送,这将给克拉玛依带来多少经济增长点啊!
而后续增加的这些产业链,有哪一环与水无关呢?
不仅是轻工业生产须臾离不开水,重工业对水的需求往往更大、更集中、更具规模特征——
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一吨甲醇,需要消耗水10至15吨。一个年产量为100万吨的甲醇厂,仅仅产品直接消耗的水就要达到1500万立方米以上。
甲醇的用途非常广泛,是很基础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用于精细化工,塑料等领域,可用来制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氨、硫酸二甲脂等多种有机产品,也是农药和医药的重要原料之一。甲醇在深加工后可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也加入汽油混合使用。
如果我们的产业链不止于甲醇,而是继续向下游延伸,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预期,选择性地制造上述终端产品,又将为克拉玛依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这些变化,又有哪一环与水无关?
![]()
![]()
更系统的产业多元化的展望,必须基于严谨的规划。
2014年,克拉玛依市政府出台的《克拉玛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中,对克拉玛依的产业规划的总体战略是“多元转型模式为基础,兼顾延伸拓展和跨越提升,实施三步走战略”——
第一阶段(至2020年)以重塑结构、整合优化、奠定城市框架为重点。
第二阶段(至2030年)以提升品位、壮大产业、打造区域中心为重点,逐步发挥世界影响力。
第三阶段(远景)面向中亚,进一步融入世界体系,拓展腹地,逐步实现资源型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变,生产性城市向世界影响力城市转变,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城市和新疆北部的中心城市。
克拉玛依市未来的综合产业体系是这样的——
第一产业方面,精深发展以现代畜牧业产业集群、节水型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北疆区域农副食品加工中心。
第二产业方面,优化提升油气开采、石油炼化、乙烯生产、石化中下游产业,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综合性国家级油气与石化产业基地。同时,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开发光伏发电、光热利用、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开发复合材料产业化和生物医药产业等四个战略接续产业。
第三产业方面,突破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商贸、会议会展、物流、教育培训、文化科研、消费性服务、休闲度假、旅游、养老服务、通用航空等现代服务业。
如果说上述的一个个具体的奋斗目标在不断努力实现的过程中都需要各种主客观条件的话,充足的水资源绝对是排在第一位的。
在上一篇《一条可以使家乡变为故乡的河》当中,我们按照目前新疆的每人日均城市综合用水量——158升的4.4倍——700升的国际标准城市综合用水量来测算未来克拉玛依的用水量,可能有的读者会有这样的疑惑——这是不是有些浪费呢?
看到了克拉玛依未来的产业规划,疑惑是不是可以打消一些呢?
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有了充足的水资源,克拉玛依才敢制定出这种让这座城市彻底摆脱“油尽城亡”命运的转型规划。如果上述规划在大部分程度上变成了现实,那么,她不应该再被称作“油城”了,而是一座真正的现代化都市。
引水工程,给了克拉玛依人实现都市梦的可能;引水工程,给了克拉玛依人转变命运的底气。
无疑,奋斗的过程中充满了激昂向上的美,但是,奋斗者也要在奋斗的过程中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实际上是奋斗者继续奋斗的重要动力之一。引水工程不但能够为克拉玛依的继续奋斗提供基础性条件,也能够为奋斗者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提供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