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我家附近的菜市场里有一个篆刻的老人。摆了一个很小的摊位,小到只有一只马扎儿和一个案台。每次见他,他都埋头于石刻间,一刀一刀,旁若无人。母亲说,他是个单身汉,在这里有些年头了,生意冷冷清清,不知是靠什么生活下来的。
我一直很好奇,他究竟在刻些什么呢?那么沉迷,又那么安静。有一次,我站在一边看了很久,他抬起头,从老花镜上方看着我,很温和地笑笑,问道,你喜欢吗?
那个时候,对于篆刻我没什么概念,只是觉得那刻在石头上的字很好看。他拿出印泥,从案台底下找出一张白净的纸用力一按,只见工工整整现出四个字:别时容易。
不久之后,我们举家搬迁。离开了西镇老城区,城市忽然变得很宽阔。工作后,认识一位朋友,聊着聊着发现,至今还住在西镇的他,居然与我许多年前住过的地方,只隔着一条马路。听说他喜欢篆刻,而且还刻得不错,脑海中忽然涌上一个苍老的背影,于是唐突地问:“你知道以前在后面那个菜市场里有个刻字的老人吗?”朋友说,知道啊,我最早就是跟他学的。
我很惊讶,呆了很久,终于忍不住笑起来,一瞬明白,城市很大,但世界很小。
朋友说,那个老人是个有故事的人。解放前,他是一个富家子弟,家里有很大的产业。父辈交往的都是达官贵人,名人书画收藏了很多。那时候,他提鸟笼、抽大烟,日子过得很逍遥。父母相继过世,家业交到他手上。他更加肆无忌惮,家产很快败光了,还欠了一身债。太太带着两个孩子远走他乡,只留下他一个人艰难地生活。
原来围绕在身边的朋友,全都不见了。从他手里不知拿走了多少钱的女人,也翻脸不认人。他下狠心戒了烟瘾,想要重新做人,才发现,年轻时精于书画鉴赏,如今都一无所用,只有附庸风雅玩篆刻,勉强算是他的一技之长。
可是这并不足以养活自己。他白天去码头上做搬运工,晚上回到筒子楼里刻字,只一街之隔,就是原来他家的白色小楼。解放后,国家给了他一份工作,生活总算有了着落。,他又成了批斗的对象,,几乎丢了性命。好容易熬了过来,他已走到人生的暮年。
他一直没有放下篆刻,常出来摆摊儿。那个年代,温饱都是问题,哪里还有人去刻什么字?他并不介意,每天出工、收工,好像成为一种习惯。许多年后,老人孤独地死去,留下大大小小一屋子石头,刻得最多的,就是“别时容易”。
朋友娓娓道来,好像讲了一个曲折的故事,脑海中幼时的片段一瞬累积,渐渐堆叠出那个老人的形象。老花镜后面清澈的眼睛,布满老茧和伤痕的手指,还有一身粗布旧衣底下深深弓下去的背。
后来读一本书,里面提到张大千先生的印记里,也有这么一方“别时容易”。大风堂收藏的书画是很有名的,尤其是石涛八大的作品,然而这些作品也曾经在大千先生手上流散出去。凡从大风堂流散出去的作品,都钤有“别时容易”这一方印。
对于一个精于鉴赏的人来说,自己收藏的珍爱之物,一旦不得已要拱手让人,都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慨吧。东西拿走了,主人的无限爱恋也跟着离开了,这一方小小的“别时容易”,虽然钤在不起眼的角落,却使人感到一种痛彻心扉的凄凉和哀伤。
那个喜好篆刻的老人,常刻“别时容易”,不知是否与大风堂、张大千有些关联?想来家败之后,他在变卖家产还债的时候,出于无奈也一定将收藏的书画转手交给他人。而更无法释怀的离别,应该是他的太太和儿女吧。他们看他一路堕落,终于感到人生无望,于是便有了割舍的决心。
那么,他会不会也在这些人与物不起眼的角落,钤上“别时容易”?亦或者,那印钤在他的心灵最深处。
小时候,我也有很多“收藏”。第一次临摹的书法,第一本读过书、第一幅画过的画、第一篇写过的小说……我一直当作珍宝一般守护着它们。然而几次搬移迁动,这些东西都在不知不觉间失落了。随着物质的繁盛多余,有时候不假思索就舍弃了一件东西,才发现,原来物质丰腴已经变成了对物的薄情。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身处北国遥望江南的李后主,在雨声潺潺的春夜里如是说。
这首词,与那“别时容易”的印,有些关联吧。一千年前,赵匡胤的大军浩浩荡荡渡过长江,擒获了还在纸醉金迷的南唐后主。投降的场面很屈辱,李煜和他的官员,上身裸露,跪下来接受宋军对首都的占领。乘船北上,先到商丘,再转道汴梁。盛大的受降仪式中,李煜他们一身白衣,慢慢走向受降台,向新的君主齐齐下跪。趾高气扬的宋太祖说,李先生词写得不错,就来做我们大宋的文化顾问吧。
江南再也回不去了,北国冰冷的黎明,只剩下李后主凄怆的眼泪。
“别时容易”就是这么来的吧。把这样一方印记,盖在将要告别的心爱之物上面,那些在人世间曾经被眷恋、被爱抚的东西,也就变成一个历尽沧桑的生命。
这些年,很少再“收藏”什么。在即将步入中年的时候,早已明白,所谓收藏,不过是一时的拥有。一只抽屉、一个柜子、一间房子,能有多大?与其将它们塞得满满的,不如沉淀在生命里面,思念的时候,回味曾经有那么一件物、一个人,在你人生的某一段旅途中分享过欢喜和悲伤,也就足够了。
如此一来,每一次告别一事、作别一物,也就比较容易释怀。虽然仍有“别时容易”的怜惜,但遗憾与怅惘之余,更多的还是祝福。世界那么大,所有我们相遇过的物和人,且容我一一盖上那“别时容易”的印。也许有一天,茫茫人海,还会再见,那又将是另外一种欢喜和欣悦了。
告之:
又到寒假,又迎来一段难得放松的时间。每到这个时候,都要很郑重地对网络那边的你说一声“抱歉”,我又要小小离开一下了。陪伴我走过近两年时光的你,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我很难割舍的牵挂,一想到新年之后才能够再与你相见,总是有些失落。
这些年,走过不少地方,遇见许许多多令我感动的人与事,将它们付诸笔端与你分享,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与风景约会的时间长了,行云流水间,万物映在眼底,难免会想,真正能看懂这世界的,难道就是一张张神采飞扬的照片?然而,当这些旅途中的故事一点一点变作我笔下的文字,也一瞬恍然,见证这美丽世界的,还是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
还要很俗套地对你说一声“谢谢”,我们已经彼此作伴走了那么久。别时容易,再见亦不难,回来的时候,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等不及想要提前祝福你,祝亲爱的你,一切都好。
新年快乐!等我回来喔。我们,明年再见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