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小事民生事,尽在《郑州大民生》!
文明传播希望,道德凝聚力量。为了传颂好故事、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发现和推广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郑州市文明办、郑州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16温暖郑州十大民生人物”评选活动已于2016年11月精彩启动,前期通过郑州电视台、郑州晚报、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以及网络广泛征集初选出的周水斌、贺金峰、张效房、陈朋、邵环等温暖郑州民生人物候选人的事迹,12月16日起在郑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进行了展播。
一、2016年11月-2016年12月上旬前期征集
通过报纸、电台及电视的新闻、主持人口播、游动字幕、宣传片、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征集“温暖郑州民生人物”候选人。
通过郑州电视台一套《郑州大民生》对筛选出来候选人物事迹集中展播,公布推选方式。
三、2016年12月下旬观众票选
采用9601177、9601178热线电话登记,设置新媒体候选人投票页面等多种方式进行票选、统计。
四、2017年1月初专家评审
网络投票排名并不等同于最终评选排名,严禁各种刷票、违规拉票行为。参考观众投票结果,邀请专家终审评选出“2016温暖郑州十大民生人物”获奖名单。
五、2017年1月颁奖典礼
2017年1月10日下午14:30,在郑州电视台综艺演播厅举行“2016温暖郑州十大民生人物”颁奖典礼。网易河南、《郑州大民生》微信公众号同步直播,颁奖典礼实况随后安排郑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
候选人的先进事迹是否深深触动了您的心灵?是否给了您精神上的指引?投上您宝贵的一票,为他们竖起大拇指点赞!
您可以通过《郑州新闻》《郑州大民生》微信公众号了解本次活动进展详情,并可在《郑州大民生》微信公众号浏览展播节目视频。
“2016温暖郑州十大民生人物”投票入口
您还可以进入微信公众号
点击下方工具栏中的
“我要投票”随时进行投票
陈朋
草根歌手 为听障儿童义演募捐
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人工耳蜗调节室内,来自商丘的10岁男孩谷修源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听到了声音。他是一名弃婴,养父母已经78岁,家里全靠低保生活。促成这次手术的歌手陈朋是郑州本地独立音乐人、歌曲《郑州欢迎你》主创。今年六一儿童节,他带领百余名草根歌手街头义演,为听障儿童募到34275.74元善款。陈朋自筹与小伙伴共同发起、自筹“曹湾小学励志奖学金”,个人捐赠照相机,记录留守儿童成长印记。
贺金峰 冯晓格
情比金坚 七年不离不弃的爱情相守
90后小伙贺金峰和登封朝阳沟姑娘冯晓格相恋。2009年冯晓格发生意外双下肢瘫痪,此时和冯晓格相恋仅半年的贺金峰本可以默默离开,而他却毅然留在朝阳沟,留在冯晓格身边,并自制双杠等器械帮助冯晓格进行康复训练,这一留就是七年。2015年1月24日,贺金峰的事迹被郑州电视台以《情比金坚》为题首次报道,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这篇新闻,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今年3月底,爱心单位为他们举办了一场公益婚礼,相关报道再次在央视播出,网络媒体报道点击量达300多万,一天之内腾讯网友跟帖留言4万多条,贺金峰的事迹感动了全国无数观众和网友,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树立了当代河南年轻人的典型形象。
郑州市水上义务救援队
救助生命 用自己的危险成就他人的安全
2005年成立的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10年间共义务打捞溺水者遗体200多具,在第一现场成功救活溺水者50余人,全部为义务救援分文不取。2016年,救援队始终如一坚持水上救援工作,并关注公益事业,积极传播正能量,宣传安全知识和溺水自救呼救常识。2013年救援队被“河南省文明办”、”河南省委、、联合授予“河南省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优秀团队”荣誉称号。2014年被郑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郑州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光荣称号。
郑州人民医院医护群体
医者仁心 生死关头街头助人
2016年3月以来,郑州人民医院连续涌现出了7位“网红”,公交车救晕倒老人的最美护士马丹,怀抱患儿工作的“袋鼠妈妈”许姝悦,雨中跪地救人的最美女孩张鑫娜,约会途中救治晕倒路人的红衣勇士李笑展……他们中不仅有医生、护士,还有医院行政人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都能挺身而出,网友将他们称为“最美医护人员”。
闫思帆
文化助盲 乐观向上的文化推广者
闫思帆是中牟县商务局一名普通工作人员,10岁时因一场车祸导致上肢三级残疾,但她始终自强不息、乐观向上、众善奉行。2008年加入中国志愿者,先后组织参与“河南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情系玉树,爱心募捐”、“关爱夕阳红”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先后为玉树地震、雅安地震等募集善款43000余元;多次为家庭贫困者、白血病儿童、孤寡老人等募集善款。2014年,闫思帆加入“我以我言做你眼”文化助盲志愿服务项目,成为一名讲解员给盲人讲电影;2015年6月,成为中牟县“牟野讲堂”一名义工讲师,走村入户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周水斌
忘我奉献 “抗癌”交警的执着坚守
从警21年,郑州交警二大队民警周水斌与癌症抗争20年,面对身体的病痛,他向死而生,不言放弃,用铁一般的意志、藤一般的坚韧,一次次超越死神追赶的脚步,不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他自幼丧父,生活拮据,却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总是心怀大爱,感恩社会,倾其所能,无偿资助上百名困难群众,将爱托举延伸。
他长期化疗,饮食困难,但从不悲观失志,倍加珍爱所拥有的一切,以对工作生活的乐观坚强、执着付出,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用爱坚守、不忘初心、奋力前行的青春赞歌,让更多的人体味到了人生的价值、俯身追寻生命的意义!他用行动诠释着一个基层民警爱岗敬业、奉献忘我的朴素情怀。
李婉君
剪纸救弟 见证手足情深
12岁弟弟身患尿毒症,在郑大一附院就医。由于家庭困难,花费巨大,上大学的姐姐李婉君卖剪纸救弟。由于长时间的刀刻,李婉君的手指已经严重劳损,没有知觉,但李婉君一直在贴心地照顾弟弟。除了为弟弟筹集善款外,她还担负着照顾弟弟饮食的重任,“剪纸女孩”的故事感动众多市民。
张效房
眼科泰斗 九旬高龄坚持坐诊
张效房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从1945年于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毕业算起,在眼科医学这条历史长河中,他已行走了整整71年,并终成眼科学界一代宗师——我国眼外伤和眼内异物摘出的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退休后,张效房一直在郑大一附院坐诊,96岁高龄仍坚持坐诊,是河南仍在医院例行坐诊医生中年龄最大的。但年龄最大并不是“特色”,他的卓越学术成就及一直奋斗在一线的精神令所有人钦佩。
王利盘
警界利剑 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者
,使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锻炼成了为社会主持公平正义的男人。刑侦工作辛苦劳累,,总是主动揽工作,秉公执法先后参与侦破命案近50起,直接参与的刑事案件近千起,抓获犯罪嫌疑人一千多人,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个人二等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等先进称号,为辖区的平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孙合理
免费送肉 郑州“羊肉哥”关爱残疾人
孙合理老家在农村,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他小时候都是在村里人的帮助下长大的。孙合理后来到郑州开起了小店,手头逐渐宽裕的他开始想着回报大家的热心帮助,于是在2015年春节后开始给郑州的残疾人和低保户免费送爱心羊肉。2015年,孙合理共送出560斤免费羊肉,并有了“羊肉哥”的称号。
冯莹
笑对人生 90后脑瘤患者与病魔抗争
郑州90后女孩冯莹罹患脑瘤,坚持与病魔抗争。她和男友杨海滨第一次见面是在病房里,但这没有阻挡两人的爱情迅速升温,最终两人相扶相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冯莹和杨海滨的爱情故事感动300名大众评审,并获得了30万医药费支持用于冯莹开颅手术。2016年,冯莹做起了微商,人们都为这对90后的小夫妇爱情故事和他们的励志的人生点赞。
李朝毅
点亮未来 为盲童开启“音乐之光”
李朝毅带领郑州“音乐之光”志愿者团队自掏腰包购置二胡赠送给郑州市盲聋哑学校家境特殊的盲孩子,并每周免费为盲孩子上两节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些盲孩子组成的音乐团体多次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目前,“音乐之光”已经初步实现了“让孩子们掌握一门技能”的第一步目标,向着形成演出团体、孩子们以此谋生并且回报社会的第二目标努力,“我们希望能够积极呼吁社会力量帮助,扩大师资力量,提高管理水平,壮大学生队伍,形成一个专业化的特殊教育基地,培养更多有益于社会的人才,帮助孩子们寻找梦想和快乐”。
三官庙巡防队员 朱幸 李玉章
助人到底 巡防队员帮助流浪家庭返乡
街头4兄妹以拾荒为生、以流浪狗为友、以废墟为家,他们跟随父母流浪郑州。中原区三官庙巡防队员朱幸、李玉章6年来无微不至的在生活上送去关照,给他们联系住所、送去生活必备品,多次联系媒体和公益组织,最终帮助他们顺利回到四川老家落实户籍,过上了不再流浪的生活。
连祥工
公益助残 残疾人士的贴心人
20多年来,连祥工对贫困的孤独症儿童、白血病等大病患者开展救助;收训聋哑儿200余名,经过他的耐心辅导,30%以上的聋哑儿进入普幼普小随班就读,同时为贫困聋儿争取了3台人工耳蜗。目前连祥工的公益组织正在联合关爱自闭症基金,进行造福贫困家庭自闭症儿童活动。。他开展针对残疾人的帮扶活动,为残疾人撑起一片晴空,用平凡而真诚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曲爱的赞歌。
关骊
矢志不渝 训练导盲犬成为盲人的眼睛
2008年关骊训练了第一只导盲犬,2009年成立郑州市首家爱心导盲犬服务中心。2011年4月,关骊把河南省首只导盲犬“A米”,赠送给盲人夫妇,填补了我省导盲犬为残疾人服务的历史空白。2013年,她带领5只导盲犬和九位盲人朋友乘坐了郑州市首班地铁,使郑州成为全国率先允许导盲犬乘坐地铁的城市之一。几年来关骊无偿投身于导盲犬服务事业,引起了全国各界及中国残联的关注。
邵环
募捐衣物 倾力帮助贫困人群
2013年,邵环加入郑州“爱·公益”民间公益团队。今年团队发起爱心衣物回收、免费自取活动。至今,收到爱心衣物约2万件,现场发放6000多件。近年来,邵环先后做过光山贫困学校物资捐助、困难家庭帮扶、公益暖冬行等爱心公益活动,越来越多朋友在邵环的感召下加入到了奉献爱心、做公益的行列中。
段宝强
扶贫楷模 扎根山区帮助农民脱贫
段宝强,2015年5月被派驻至登封市石道乡陈村做帮扶工作。驻村期间,段宝强以“扶贫要扶智,更要扶志”的工作理念,先后为陈村修筑了1200多米的生产道路、建设了灌溉面积达100多亩的深井,根据陈村百余户家庭不同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物质帮扶和精神帮助。驻村15个月,往返登封郑州两地总里程达3万公里,撰写简报100余篇、专题调研报告6篇……段宝强用行动践行着一名第一书记的承诺和使命。
王绍军
身残志坚 为“残友”打造“黄埔军校”
王绍军是中牟县一位身患肌肉萎缩症,靠轮椅行走的残疾人。他开办残疾人培训学校,免费培训,为学员量身定制具体课程,安置残疾人就业1000多人。为了让社会关注残疾人群体,他还开办了爱心农场,通过认领地块成为爱心帮帮团成员,与残疾人学员实现一对一帮扶,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张晓伟
倾心科研 用小孢子改变大白菜的育种专家
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的张晓伟博士,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研制出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成功克服了原有品种抗病性弱、适应性差的问题。过去只能秋冬天才有的大白菜,如今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可选择的品种多样,他亲手培育的大白菜新品种种植范围覆盖大半个中国。2007年,张晓伟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所带领的“蔬菜生物技术育种团队”被评为2010年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主持完成的“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的创建及其应用”成果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程现花
爱岗敬业 “城市防汛生命线”的疏通者
程现花从到市政工程管理处泵站所工作的第一天开始,擦机器、压盘根、清捞杂物,整天和脏臭不堪的污水打交道。每当雷电交加、积水漫街时,别人都是急忙往家跑,而程现花却要往单位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程现花至今已在泵站工作了近30年。她用自己的年华,疏通了“城市防汛生命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