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润滑油价格联盟

【走读鹰城】叶县得闻霸王鞭

2020-10-26 14:01:26

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右上角转发


叶县古称昆阳,原为豫州地,周为应侯国,春秋时期属楚,是楚国经营北部边防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史书记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叶姓始祖沈诸梁始封于此,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此发起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昆阳之战。孔子问政、黄庭坚写《幽兰赋》、李白赋诗等诸多历史文化名人,在此留有足迹。然而,说起霸王,好像楚怀王并没有真心待见他,反倒是委派刘邦西向咸阳,大军在鲁山、叶县盘亘多时。但令人想象不到的是从平顶山流淌的乌江河和叶县息息相关,莫非当年霸王别姬的乌江河与之有关。但渊源所致,霸王鞭倒是在叶县流传至今,香火不断。





        这里说的霸王,原本用来尊称霸主,特指西楚霸王项羽,或者比喻非常蛮横的人。时常是文人雅士对项羽的尊称。但历史上最早是在春秋时代出现五个强盛的诸侯,也就是春秋五霸,自始,“霸”字成为一方强权的称号。而在封建时代中比普通王,享有更高权位的王,就会被称为霸王。《称谓杂记》霸王:“以五霸后,方将霸王连称。时项籍之无志,不帝天下,称霸王乃以强诸侯自居也。”最近读秦汉历史,知道项羽分封诸侯王时,就自称西楚霸王,霸王一词遂也成为项羽个人的尊称。
        在楚汉相争时期,韩信曾要求刘邦封其为假齐王(代理齐王),然当时刘邦的身份为汉王(更早前为巴王),王与王同位,不可平位相封,因此张良建议刘邦称为霸王,以霸王身份为其封王。历史上除了项羽外,还有不少人号称“霸王”。一是勾践(当是时,越兵横行於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史记·卷四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二是薛举(因发兵囚郡县官,开仓以赈贫乏。自称西秦霸王,建元为秦兴,封仁杲为齐公,少子仁越为晋公。--《旧唐书·卷五五·列传第五·薛举》)三是康楚元(乾元二年,襄州大将康楚元等反,刺史王政脱身走,楚元伪称南楚霸王,因袭荆州。--《新唐书·卷一二六·列传第五一·杜鸿渐》)

       早前到叶县仙台镇董寨村走访,访得霸王鞭的传人董氏一支。他们讲民间舞蹈霸王鞭始于秦末楚汉相争,又叫“打莲香”。霸王鞭是舞者手里拿的道具,一般是取三尺左右的竹竿两端挖孔,内装两三枚铜钱,也有在木棍上绘上彩道而不装铜钱的。表演者右手握住霸王鞭中间,忽上忽下、时左时右地击打自己的肩、背、腰和四肢,或向地上敲打,或与他人对打等等,铜钱不断发出有节奏的响声,非常悦耳。

        霸王鞭的舞蹈动作很多,各地不同。有人考证,来历有三。第一种称,楚汉相争时,项羽军队一路凯歌,所向披靡。每攻占一座城池,项羽便在马上挥鞭歌舞,舞之兴处,便令兵士折木为鞭,共同欢舞庆祝。颇类似曹操打胜仗后在郏县置买的铜锣器,流传至今,成了传统项目。霸王鞭其欢快的舞蹈场景,引起百姓纷纷效仿,逐渐由军营传入民间。这个传说经平顶山市叶县仙台镇董寨村的老艺人董花冈、董尚奇之口而流传下来。

第二种传说来自商丘睢县城郊乡汤庙村。听同事梁波讲他的家乡,项羽兵败自刎后,有位姜姓将军在护送项羽亡灵回归江东故土时,为怀念项羽,独创了一种舞蹈,由跟随项羽身边的28位将士组队,队前一人手捧军帽代表项羽,边挥鞭,边吟唱项羽自刎时的慷慨悲歌。后来其流传民间,成为祭祀活动中的表演。

第三种传说跟另一位霸王有关。这个霸王叫石勒,因不满西晋王朝的统治,率众反抗,建立赵国,史称后赵,石勒也被当地民众称为“霸王”。每次战斗胜利后,士卒手舞足蹈,举枪挥鞭舞之。这种即兴舞蹈形式由军营传入民间。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也就是说,项羽的兵器是戟。显然,项羽舞蹈的鞭并非其兵器,所谓的霸王鞭,就是民间附会的产物。

 在民间,霸王鞭还有“金钱棍”、“连厢棍”等另外的叫法。在有些地方,还有人把霸王鞭与花花棍混为一谈。

在董寨村,因为在舞蹈时它发出的哗啦啦的声音,村民们更愿意叫霸王鞭为“响杆”,这或许是其最本真的名字了。

现场观看霸王鞭时,就是一个人,两手各拿一支霸王鞭,且歌且舞,边打边走,不断变化队形,舞起来很欢快。集体表演时我没有看见过。但据说还可唱民歌。也有持霸王鞭者拿扇子、竹板等道具同舞的。霸王鞭也叫打花棍,是因为旧社会人们利用这种歌舞形式讨饭,见景生情地编唱些吉利话,以求得人家施舍。

手把霸王鞭,发现是竹竿及铜钱制成,竹竿长70厘米,粗细如横笛,挖六个透根洞(四长两短)用二十个铜钱穿入洞中,相邻的两个洞左右错开,以便引起共鸣防止破裂。舞动时因用力大小、摆动角度不同,而发出音质各异的铿锵之声,既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这种舞与杂耍的结合,幽默、诙谐。

(特邀作者:赵光耀)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商丘润滑油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