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家河南首家省级法人银行,自去年年底完成“史上规模最大”城商行合并组建之后,其面临的内外环境纷繁复杂,一举一动也备受瞩目。积极面,河南省级政府正全力构建金融豫军,中原银行无论从资产规模还是金融实效,都无疑承担着领头雁的角色,其获得区域内政经资源支持的力度和广度,都是域外同行所难比拟;不利面,时下行业发展大势和内部整合阻力皆不容乐观:实体经济持续下行、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同业竞争趋向激烈、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种种因素叠加进击,留给中原银行的市场机会并不富余。
好在,中原银行这张新面孔不仅天然地继承了被整合者应有的历史和地域厚度,同时兼具与生俱来的后发优势——名称大一统仅是第一步,从资产整合到品牌整合,从系统融合文化融合,从理念升级到技术升级,中原银行无疑都迎来了一次超常规的成长机遇,而一把手亲自挂帅的“大集中项目”,在这一进程中扮演了聚变升级、承上启下之功用,也是中原银行整合大棋中至关重要的布局。就此而论,一号工程,名副其实。
中原银行“一号工程”交卷
2015年11月8日,对中原银行而言,意义重大。当天,该行鹤壁分行、漯河分行、三门峡分行、信阳分行四家分行完成了新科技系统切换和数据迁移。
![]()
至此,被中原银行内部定义为“一号工程”的大数据集中项目迎来收官时刻。在此之前,经过一年半的紧张筹备,“一号工程”在今年分期交卷——
3月29日,中原银行大集中项目的新业务系统于14点正式投产运行。本期工作成果是实现了新业务系统上线,同步完成总行营业部、平顶山、许昌和驻马店四个分行的数据集中和系统上收工作;
7月6日,大集中项目二期建设于全部完成,本期变更完成了开封分行、濮阳分行、南阳分行的数据迁移和系统切换至总行新业务系统中;
9月13日,大集中项目三期建设全部完成,本期变更完成了安阳分行、新乡分行、商丘分行、周口分行的数据迁移和系统切换至总行新业务系统中。
![]()
此时,距离中原银行开业一周年还有50天,“一号工程”得以全景、全功能呈现到储户和公众面前,堪称献给自己的一份周岁厚礼。
揭秘“一号工程”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大集中项目”?
官方阐述显示:大集中项目包括两方面任务,一是建设一套支撑商业银行业务运营的骨干IT系统群,二是完成全行系统整合实现数据大集中,规范业务核算与处理流程。
简言之:便为中原银行的“IT整合”。在现代银行运作体系中,科技系统是重中之重的基础性平台。业内人熟知,中原银行是由13家城商行组合而成,每一家都有原有的运作平台,那么改名后首要的问题,便是对13家分行各自为政的IT系统的统一整合。
为何被称为“一号工程”?中原银行董事长窦荣兴曾亲自定调:大集中项目作为我行的“一号工程”,项目建设系统复杂,数据迁移程序繁琐,涉及关联事项百余项,其复杂性、系统性都是难以想像的。
中原银行一把手定义为“一号工程”,重要性可见一斑,这亦是在国内银行界亦不多见的大考验。从该项目的前后生成路径中,或可窥见中原银行将其视为“一号工程”的逻辑——
一把手亲自挂帅督战。
按照“科技先行”的理念,在挂牌成立前半年的2014年5月,中原银行就悄然动手准备大集中系统建设这一关键性工作,更是由一把手窦荣兴亲自挂帅担任上线领导小组组长,王炯行长担任副组长,各业务条线的主管副行级领导担任上线领导小组组员,统筹决策上线期间重大问题。自那时起,一场600人团队的攻坚战拉开序幕。经历过的人更是深有感触,经过一次次调试、纠错、再调试……终于迎来交卷时刻。在中原银行内部,从各种表格、条幅及进度表,紧迫感尽显。
![]()
![]()
![]()
中原银行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再造。
从内部而言,新业务系统包括核心业务系统、综合前端系统、支付系统、理财系统、IC卡系统、集中收单系统、信贷系统、中间业务系统、集中运营系统、电子渠道系统、呼叫中心系统、自助设备系统、总账财务系统、综合报表系统等二十二个应用系统,三十多个子系统;
从客户角度来看,中原银行最直观的变化是,产品更丰富、业务更便捷、服务更高效和渠道更便利。比如业务品类将更加丰富、跨区域通存通兑业务和代缴费业务办理更便利、理财产品更多样等,再比如科技范儿越来越强大,微信银行、客户端也可直接进行查询和办业务;再比如,中原银行还将上线视频银行,通过VTM自助设备,利用远程视频技术,满足老百姓8小时外办理业务的需求等等。
承前启后,“史上最复杂融合”进入下一程。
中原银行自筹备之初,一举一动皆备受瞩目。作为一个由13家城商行合并而成的银行,涉及上万名员工,面临组织架构、银行系统、人员、企业文化等立体化、系统性融合。此番大集中项目的收官,亦被视为是备受是中原银行内部融合完成关键性一步。
“承上启下。”中原银行一负责人如此评价大集中项目的定位。
比如,从内部管理的角度,大集中系统的建成,为制定标准化产品、提高效率提供了依托。如果每个分行各一套系统,很难做到统一的管理、统一的服务流程和统一的评价考核体系,但随着大集中系统建成,大大增强了产品标准化、服务的规范化、流程体系化和决策科学化等。
再比如,此次大集中系统上线,不仅实现了系统和业务的集中,更这个过程中同步实现了业务流程的再造。
统一名称仅仅是第一步,从最初的品牌整合,到科技整合,再到未来的文化融合,“大集中项目”承上启下的作用显而易见。而对于中原银行而言,传统银行、创新银行、未来银行三大战略统筹之下,大集中项目背后的战略意义更加清晰。
后发优势渐显
今年年中,中原银行半年成绩单公布之际,各项业务数据全线飘红,不乏增幅居全省同业之首者,引起意外和震动之效应——
比如,从资产负债规模上,全行资产总额2894亿元,比年初增加774亿元,增长36.5%,是全省增速11.4%的3倍多;负债总额2605亿元,比年初增加757亿元,增长41.0%,是全省增速11.8%的3倍多。
再比如,从存贷余额上,贷款余额1236亿元,比年初增加151亿元,增长13.9%,比全省增速高3个百分点。一般性存款余额1915亿元,比年初增加297亿元,增长18.3%,比全省增速高6个百分点。
另外,今年上半年,该行对公存款增加236亿元,在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排名第1位,对公业务领跑全省同业。
从数据来看,这个曾被外界担忧的“弱弱联合”,后发优势渐显,而据称其年报或更加惊艳。对中原银行这样一个新生的金融肌体而言,软件系统可以看作是其大脑、神经及循环系统的合体,决定了整个肌体的“智力”水准,在继承被整合单元既有的历史和地域厚度外,亦在此基础上厚积薄发——
比如,整合成立后的中原银行,在强大新系统的支撑下,能更加便捷地完成区域内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幅提高本土金融资源之效率;
再有,除发展理念的迭代升级外,在软件系统的重新构建中,更容易一步到位,为未来特别是金融创新业务预留接口,比如互联网金融等等。
……
以更长远来看,中原银行系统工程的重构与升级,堪称一次脱胎换骨,更似是一场“软性进击”,面对未来纷繁的金融环境,作为中原银行面向未来的高科技“芯片”,“一号工程”堪当此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