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了30年的大石头,如今终于落了地儿
我市舜王街道大荣村89岁的邱玉宾老人,曾获得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勋章。然而,,自己差点被刚刚经历的一场“险情”夺走性命。
“30年前,姥爷在乡镇住过一次院,那时候透视发现十二指肠里似乎有东西,但没做手术,不舒服就吃药当老胃病来治。没想到前段时间老人突然肚子胀痛的厉害,差点要了命。”11月25日,说起这段经历,老人的外孙王军先生至今心有余悸。
我院消化内科曲少贤说:“当时,老人做腹部CT,提示小肠内致密影,考虑异物所致机械性肠梗阻,我们给予下胃管胃肠减压,禁食,口服蓖麻油,石蜡油,灌肠,抗炎,营养支持等内科治疗。7天后老人腹痛稍改善,但异物位置基本没有移动,仍腹胀如鼓,卧床不起,时常折腾的老人难以入睡,精神萎靡,内科保守治疗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及疗效了。
胃肠外科主治医师田守金接到消化内科的会诊通知后,立即联系了腹部强化CT,在电脑影像中,CT室副主任安玉梅发现了4.5cm左右的十二指肠大憩室。由于老人平时饮食极为规律,异物极可能从此脱落至小肠。但他表示,老人年龄太大,体质非常差,也不建议外科手术,否则可能人财两空。
“把我们急坏了,后来田大夫想了想说,他曾在北京进修时接触过一种介入技术,可以咨询一下介入科医生试试。”王军越说越激动,“没想到,田大夫一个电话,介入科管培杰大夫就赶过来了。他看了片子之后告诉我,这种病例全国也非常少见,但老人很适合做介入。”
管培杰说,介入技术发展到今天,很多人仍对它感觉有点“陌生”。殊不知,介入疗法已经在肿瘤、血管狭窄闭塞、颅内血管病变、大咯血,消化道出血及子宫出血、多种顽固性结石等上百种疾病方面展现出其高效,微创,快捷等优势,已成为介于外科、内科之间的第三大临床学科。
导管室内,管培杰在透视下小心地从老人鼻腔内将肠梗阻导管缓慢置入小肠约240cm。即刻进行负压引流,共引出气体及肠内容物约2000ml,老人腹胀腹痛立即缓解,当晚睡眠质量好,第二天精神就有起色。随后经导管注入石蜡油润滑肠道,给予间断负压吸引,每天约有500ml肠内容物引出。3天后,老人排便4次,并肛门排气。经导管造影,显示异物较前有下行。医生嘱其流质饮食,并间断经导管注入石蜡油,温水,应用营养和胃肠动力药物。11月3日,老人排出3条质韧的菠菜梗。次日造影,梗阻物到达回盲部近端约15cm处,连续观察2日不再下行,嘱老人恢复正常饮食,继续经导管注药润滑,注水冲洗,给予康复新液保护黏膜,口服莫沙必利促进胃动力。
对老人来说,这次住院改变了他的命运。“回家第一天,就排出了一块扁平的,大约4*1cm;第二天,排出一块带钩的,大约4*0.5cm;第四天,右下腹痛2小时,排出了一块最大的粘粘的‘绿骨头’,大约4.2*2.5cm,掰开来看,像树的年轮一样,有点硬。”在复查CT显示排石干净,拔出肠梗阻导管的那一刻,家属掉泪了:“老人遭罪了30年,这些大石头啊,如今终于落了地儿!”
据悉,排出物如此又硬又大绝不会短时间内形成,从其形状及性状等可以判断,这不是异物,而是结石。从CT看,患者胆系未见异常,可以排除胆囊结石合并胆囊小肠瘘,也排除了胆系大结石直接排入小肠的可能性,而患者的十二指肠憩室成为“它”唯一可能的容身之所。就目前文献资料十二指肠憩室内结石报道较少,多发生于高龄老人,尚未检索到憩室内结石脱落引发肠梗阻的报道。(管培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