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润滑油价格联盟

【舆情分析】校车事故下的血色舆情

2022-05-09 13:19:28


本文系河南大学舆情调查中心原创文章

转载需注明出处

一、事件概述

2016年9月22日8时53分左右,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一职工幼儿园校车与一辆轻型货车在泰山路与振兴大道交叉口相撞,现场惨烈。车祸发生不久,现场的一些图片、视频开始通过目击者在微信、微博平台扩散。当天上午,大河报客户端、映象网等河南当地媒体曝出6死28伤的消息,并在微博和微信平台传播开来,不少新闻媒体转载,随后都删除。睢县政府部门很快辟谣称事故致13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并于当天下午宣布两名重伤儿童在医院不治身亡。9月23日11时,相关部门称正对11名轻伤者进行一对一治疗,病情稳定,善后安抚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双方驾驶员已被控制,初步认定车辆双方均涉嫌存在违法行为,事故发生的详细原因正在调查中。

二、网上热度
1
新闻

通过对百度新闻高级搜索设置关键字“商丘幼儿园 (车祸 | 交通 |事故 | 校车 | )”得出9月22日至9月25日之间相关新闻数量925篇,单日搜索网上媒体报道数制出折线图如上可以看出9月22日(即事发日)网上新闻媒体的报道数激增至407条,23日报道数增加了473条,到达热度顶峰,24日后报道数量锐减。

2
微博

通过微舆情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抓取分析,商丘幼儿园校车事故的微博传播扩散度在9月22日全面爆发,,其微博发布数量达到10822条,其后舆情迅速回落,至25日基本平息。

3
微信

利用清博舆情大数据平台进行微信的传播热度分析,可以看到事件的传播在9月22日达到最高点,23日舆情开始走缓,之后迅速下降趋于平静。

三、传播节点分析

四、信息属性

此次事件的敏感程度高达92.27%,需谨慎对待认真处理,传播中的相关新闻消息、微博、微信文章频繁拉响舆情警报。

五、传播地域分析

此次事件发生在河南省,因此河南省是最主要的传播区域,从地域分布图上看,与河南交界的山东也比较关注此事。此外,互联网比较发达的广东和北京也对事件有较高的关注度,第一可能是这两地媒体比较发达,第二是这两地外来人口比较多,可能有较多的河南外来务工和工作人员。

六、网民代表性观点

(1)同情惋惜&忧心自身

@—条龙:亡羊补牢,可怜那些孩子。

@:不敢看                                               希望娃都平安

@:我靠啊,我的两个表弟就是天天坐这样的校车去幼儿园和小学,

@:生命只有一次,你我和孩子都赌不起。

(2)司机之责&路况之责

@: 考驾照的时候难道没背过么?无论任何时候遇校车都要避让,你开那么快是要去死么?!!!!

@:双方司机都没有要减速的样子,中国车让人都很稀罕更别说让车了(去过杭州,那里车让人真的把我惊喜到了)……应该提高一下这方面的素质了……

:为什么没安红绿灯 非要用血的教训示人 小小的生命瞬间...

@我是审稿人:那个奇葩的路口看着就挺王八蛋,X形状的设计是哪个千刀万剐的货想出来的?该种树的地方疯狂挖掘,不该种树的路口种尼玛一溜大树,谁也看不见谁,不撞才怪。

@:事实真相永远会被媒体,政府,等相关部门掩埋,我们要看的是事实真相,而不是那虚假的数字,总是为了自己的乌纱帽,掩盖事实真相,那些死的孩子都白死了吗?

@:今天8:39河南商丘幼儿园校车发生车祸事故,而两则新闻报的受伤、,在这个国家我们还能相信谁?还有我们值得相信的吗?

@:傻缺们,看看视频去,只有两个重伤的,最后抢救无效死亡。

@:大河报造谣要不要脸,伤亡数字可以道听途说吗,有没有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新闻的三性: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而大部分媒体只做到了“及时性”,唯恐没有跟上,真真假假先不管,把眼球扯住再说。

七、

(1)校车安全尚未治本,惨剧再次刺痛公众神经

校车事故已经不是第一次刺痛公众神经。从2011年甘肃正宁县的11·16校车事故到2014年湖南湘潭市幼儿园校车翻入水库事故,中国近年来校车事故频出,严重超载、司机违章驾驶、安全检查缺失等问题常常以生命的代价暴露出来。在舆情倒逼之中,校车相关的规范条例出台,校车也都刷成了象征着“安全”的黄颜色。然而,此次商丘职工幼儿园2死11伤的惨剧正反映了校车安全尚未治本。校车安全关乎家家户户,触动网民共情心理;校车阴影重新揭开,负面舆情迅速酝酿。一方面,,另一方面,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治标更治本才是杜绝此类事件、应对此类舆情的根本办法。

(2)“6死28伤”到“2死11伤”,信息冲突下舆情升级

事故发生后,媒体在第一时间爆出伤亡人数为“6死28伤”,而后大部分媒体却未加解释改成“2死11伤”,使网民们一头雾水。事件最关键性的“真实”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出现混乱,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刺激舆情升级。,。媒体在灾难报道上前后不一致极易让人联想为政府为了政绩指鹿为马,从而对政府的形象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应对这类情况,,其次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与媒体的沟通,抢先做好信息透明公开工作,遏制谣言的滋生。

(3)微博、微信孵化情绪,主流媒体负责后续跟进

在此次舆情事件中,微博、微信都在事发当天达到了传播的顶峰,情绪是传播扩散的主要动因。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具有人群参与度高、低成本、匿名性等特点,是舆情重要的发酵场所。相比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社交媒体热度,主流媒体在23日进行了后续跟进,在热度回落的时间上略微后延。由此可见,处理舆情时一定要根据两者的特点从预警到补救分别进行针对性应对。



本期作者:钟莎莎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

指导老师:王海燕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小编:徐伟

校对:孙雁冰、鲍紫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商丘润滑油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