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左传·襄公九年》记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阏伯即契。相土是契的孙子。相土接任火正后,看到商丘地处要冲,土地广阔平坦,交通方便,物产丰富,商国所产物品,除供人们吃用外,还有很多剩余,便鼓励商民用剩余的物品到邻近的小国去交换商国所不出产的物品。
于是,商民们便肩扛背驮着各种物品,去到邻近的小国去交换。因是商民主动交换,商民占据许多有利条件,所以在交换中商民往往以少换多。看到从事物品交换有利可图,于是越来越多的商民加入到物品交换的行列。
当时生产力低下,交通条件落后,商民每外出交换一次物品,少则10多日,多则月余,且消耗大量体力。为了商民交换物品方便,精明强干的相土发明了马车,让商民用马驾的车运载货物,往来交换。马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发明与车载货物这种运输方法的改革,的确比肩扛背驮货物节省了许多人力、物力。
于是,当时的商国人纷纷仿效,驾着马车,载着物品,东奔西走,南来北往,到周围的一些小国或氏族部落从事物品交换。这样,商国的商业大大发展。
《中国通史简编》记述:“汤十一代祖相土发明马车。……七代祖王亥发明牛车。‘殷朝的先王……,用牛马驾车,有利民众,天下学他们的制作’。”相土发明马车,王亥发明牛车,方便了商民从事物品交换,进而促进了中国商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商族人的商业行为最迟也应起源于王亥时期,这同《周书·酒诰》“肇牵车牛远服贾”的记载是吻合的。
因为商国人擅长物品交换,从事物品交换的时间最早,从事物品交换的人数最多。因此,商国周围一些小国或氏族部落的人们慢慢地形成了一个习惯性认识,一见到从事物品交换的人便认为是商国人,称其为商(国)人。因此,“商人”二字便成了商国从事物品交换的人的代名词,后人便称用来交换的物品为“商品”,称从事物品交换的行业为“商业”。
欢迎商氏宗亲们积极投稿,题材可以但不仅限于寻根、族谱、族规、联谊、文学、摄像、书法、名人、遗产、家族轶事等。
投稿邮箱:scf0527@126.com
公众号管理员:商春锋
电话/微信:13963759372
QQ:328074209
修谱 | 寻根 | 联谊 | 公益
![]()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商氏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