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润滑油价格联盟

石化行业今日头条!

2021-08-06 09:51:24

——石化缘,缘石化,石化缘微信公众平台致力于传播石油化工行业新技术,为推动技术、设备国产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日看点——(9月4日)


◆ 巴陵石化发布两改造项目环评信息公示


8月31日,巴陵石化通过媒体发布年产6万吨特种锂系聚合物SEBS质量升级改造项目和年产3万吨溶聚丁苯橡胶聚合单元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公众在公示后10日内可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向环评单位索取查阅环评报告书简本。


公示显示,巴陵石化投资1831.2万元对年产6万吨年特种锂系聚合物SEBS装置进行质量升级改造,改造内容为在合成橡胶事业部装置区用地范围内新增胶液脱盐单元,生产规模仍为年产2万吨热塑橡胶SEBS,技改前后产品产量不变,不新增劳动定员。


与此同时,该公司年产3万吨溶聚丁苯橡胶装置聚合单元改造项目位于合成橡胶事业部现有场地内,项目投资2937万元,改造内容为:拆除合成橡胶事业部内已经停止生产的聚合车间聚合及配置系统,腾出空间新建SSBR(溶聚丁苯橡胶)聚合单元及配套助剂系统,采用间歇法生产SSBR,使聚合能力达到年产3万吨,并对原有装置的DSC(集散)控制系统进行扩容升级改造。项目改造完成后溶聚丁苯橡胶生产能力仍保持年产3万吨,恢复一条年产3.5万吨的SBS生产线,不新增劳动定员。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上述两个项目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地方规划要求,在认真落实环评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环境管理和监控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项目建设可行。


◆ 中国石油石化院自主研发的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首用成功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PHU-201),在乌鲁木齐石化公司新建180万吨/年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开车一次成功后已生产出满足国Ⅴ车用柴油标准要求的产品。这是中国石油炼油系列催化剂研发的又一重大技术突破,此催化剂填补了中国石油在此领域的技术空白。

 

应用数据显示,PHU-201催化剂完全满足了生产的技术需求,柴油十六烷值达到57,硫含量1.4毫克/克,完全满足国Ⅴ车用柴油标准要求,解决了乌石化催化柴油等劣质柴油十六烷值较低、无法出厂的技术难题,而且重石脑油收率高达20%以上,可以有效降低柴汽比、生产优质清洁柴油产品,标志着此催化剂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我国的重油加工技术主要以催化裂化为主,催化柴油约占柴油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与直馏柴油和焦化柴油相比,催化柴油具有密度高、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硫含量高的特点。随着车用柴油新标准的实施,国家标准对这些性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改善柴油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催化柴油的质量。

 

面对我国柴油质量升级步伐的加快,提高柴油十六烷值,降低芳烃含量、硫含量,成为炼油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炼油企业对催化柴油加氢改质技术有了更加迫切的需求。

 

石化院紧密结合炼化业务发展需要开展科研工作,按照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炼油全系列催化剂的顶层设计部署,加快柴油加氢改质技术工业应用进程。

 

在科技管理部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PHU-201)工业应用试验被列入股份公司重大技术现场试验项目,由乌石化、石油化工研究院、抚顺石化共同承担。乌石化180万吨/年柴油加氢改质装置是以石化院PHU-201柴油加氢改质技术为工艺基础进行建设,在装置建设过程中,石化院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工作,得到了乌石化的高度认可。

 

据悉,PHU-201催化剂研发历经十年艰苦探索,通过对催化柴油加氢改质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从实验室小试、中试放大及吨级工业放大阶段,攻克了催化柴油中芳烃加氢饱和、选择性开环不断链的技术难题,可以大幅度提高柴油十六烷值,兼顾脱除硫、氮等杂质,能够直接生产十六烷值、硫含量满足国Ⅴ标准的清洁柴油产品,形成了中国石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柴油加氢改质技术。此技术操作灵活,可通过调整反应温度,灵活调变柴油和石脑油产品的收率,满足市场需求。

 

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PHU-201)的成功应用是中国石油炼油全系列催化剂研发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对推进中国石油柴油加氢改质技术自主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扬子石化投用首套热油泵监测系统


“现在能够实时监测热油泵的振动、温度和趋势,不需要专门再到现场去监测了!”9月1日,扬子石化芳烃厂二甲苯装置设备员周飞一上班,便在电脑上登录上热油泵监测系统,查看运行情况。


此前,二甲苯装置热油泵具有数量多、负荷大、运行周期长等特点,装置岗位人员要每天至少两次到现场监测热油泵振动、温度等运行指标,劳动强度大,而且不能实现实时监测。


为此,扬子石化以二甲苯装置为试点,针对该装置的14台关键热油泵,引进先进的在线检测技术,制定了详细的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方案。该公司详细部署并实施了监测系统传感器打孔安装、数据集中采集站选址定位等工作,顺利地完成了系统安装和试运行。


该系统通过对现场运行热油泵振动速度的有效值、波形、温度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实现对振动、温度相关参数的趋势、频谱时域分析,再结合历史数据回顾,分析判断出机泵的实时工作状态,以便设备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故障。此外,系统还首次实现了即时报警功能,有效保障了机泵的安全运行。

    二甲苯装置热油泵的在线监测系统的设施,有效消除了原有高温热油泵人工测温测振存在监控时间和死角的弊端,保障了装置的安稳运行。


◆ 中石化将打造上海、镇海、茂湛和南京四个世界级炼油化工基地


据中石化官方微博“石化实说”消息,炼油业务加快基地化发展,发挥技术优势,在镇海、上海、茂湛和南京地区打造四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炼油化工基地。这是落实我国调整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具体举措,也是公司直面竞争,通过一体化、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通过区域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实现能力稳定增长、结构更加优化、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之举。


◆ 高桥石化新型加热炉环保节能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高桥石化新型加热炉从运营之日起至中国石化科技部鉴定通过已有245天,各项经济技术数据显示,该炉环保节能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2012年,高桥石化和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北京博惠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担了总部科研项目“减少加热炉氮氧化物排放的余热回收技术开发”,旨在研发一种高效、简捷的加热炉烟气脱硝、提高热效率的环保节能技术,为深化推进加热炉脱硝、节能改造切实发挥指导作用。


试验工作在高桥石化石蜡加氢装置加热炉和S-Zorb装置加热炉进行,新型加热炉实现了燃气与助燃空气的优化混合,减少了烟气中NOX的排放,热效率提高约2%。经标定,S-Zorb装置加热炉每年可节约排污费约2.1万元,余热回收部分每年节省燃气约96.4吨,节能、减排、增效效果显著。


该项目成果总体技术在加热炉的烟气脱硝、节能方面实现了突破,为今后类似项目实施脱硝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后续大量加热炉实施节能减排改造具有示范效应。


◆ 《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三五”规划》正式公布


日前,《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三五”规划》正式公布。“十三五”期间,浙江将投资一批重大建设项目,使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建成,产业转型升级走在前列,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根据要求,规划“十三五”期间全省重大建设项目599个,总投资约8.4万亿元。分为“实施项目”“预备项目”两类,其中实施项目522个,总投资约7.79万亿元,“十三五”计划投资约5.36万亿元,大榭石化产品升级改扩建工程,镇海炼化年产15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项目,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等9个绿色石油化工项目入选其中;预备项目77个,总投资6503亿元。


◆ 四川石化催化汽油精制装置创GARDES技术应用纪录 


8月15日,四川石化汽油质量升级项目110万吨/年催化汽油精制装置开工;至8月18日开工保运结束,此装置实现了安全、绿色开车一次成功。


110万吨/年汽油精制装置是四川石化汽油质量升级项目的关键,选用华东设计分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同研发的GARDES技术。此装置开工创造了GARDES技术48小时即产出合格产品的新纪录。


四川石化汽油质量升级项目是配套炼化一体化工程1000万吨/年炼油装置的产品升级项目,由华东设计分公司总承包,项目包括6个单项工程,于2014年5月28日开工,今年4月15日中交,7月16日工程交接。在工程建设期间,华东设计所有项目参建人员同心协力,共克难关。110万吨/年汽油精制装置顺利投产后,可生产国Ⅴ排放标准的清洁汽油,将确保今年10月份在成都区域提前供应国Ⅴ汽油产品,也为今后使用同类技术装置的建设和投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兰州石化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投用 


8月24日,一幢闪着不锈钢金属光泽的“分析小屋”缓缓吊装至兰州石化炼油厂连续重整装置现场,这个“分析小屋”是兰州石化研究院首次为连续重整装置量身订制的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


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是兰州石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项目。项目曾获3项国家授权专利,《乙烯裂解原料在线近红外成套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15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协会技术发明三等奖和2012年度兰州石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长刘海生说:“此系统可实现24小时持续监测,且监测速度快,几分钟内可同时得到几十个分析指标的结果,解决了化验室人工分析时间长、分析相对滞后,对生产指导性不强的问题,技术人员可根据实时测量的数据进行工艺调整和优化,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装置能耗、提高装置的经济效益。”


2012年,兰州石化研究院曾将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成功应用于兰州石化46万吨乙烯裂解装置。经过四年的运行,证明系统技术先进、设计的除水、除渣、除气泡满足分析要求,建立的分析模型准确度高、模型的适用性强。此项目投用后,每年仅能耗降低这一项就创效500万元以上,为46万吨乙烯裂解装置能耗降到600千克标油/吨以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中国石油重大专项《乙烯能量优化示范工程项目》的重要技术之一,2013年11月中国石油能量优化评价专家组实地观摩了此系统运行状况,对此技术提出了推广意见,表示将加大此技术在中国石油系统其他同类装置的推广应用。


◆ 中国石化在疆油气勘探获重大商业发现


2016年8月29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宣布,在我国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勘探取得重大商业发现,力争“十三五”建成150万吨原油生产基地。顺北油田是中国石化在塔里木盆地新地区、新领域、新类型获得的重大油气突破,也是近十年来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的新亮点,对中国石化上游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处在寒冬中的石油行业带来暖意。


顺北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中西部,是中国石化在碳酸盐岩海相石油勘探的新发现,资源量达到17亿吨,其中石油12亿吨、天然气5000亿方。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含油气盆地。盆地面积56万平方公里,中国石化在盆地拥有区块32个,面积11.67万平方公里,远景资源量76亿吨。


顺北1-1H试获高产稳产油气流实现重大突破。2015年,中国石化部署在该地区的顺北1-1H井测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日产原油185吨、天然气9万方,且是高品质原油,揭开了顺北地区的神秘面纱,实现突破。截至今年8月,该井累计生产原油2.5万吨、天然气1150万方。


中国石化随即在该地区部署6口井日产均超百吨。顺北1-1H井获得突破后,中国石化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迅速部署6口滚动评价井,均获日产超百吨高产油流。目前,中国石化在顺北地区共部署井10口,完钻8口,正钻2口。


顺北油田的发现扩大了中国石化在塔里木盆地的勘探领域。顺北油田为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洞穴型油藏,原油品质高,平均埋藏深度超7300米,具有超深、超高压、超高温的特点,是中国石化在塔里木盆地新地区、新领域、新类型获得的重大油气突破,扩大了中国石化在塔里木盆地的勘探领域。


在该地区实施勘探开发的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曾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了我国第一个古生界海相亿吨级大油田——塔河油田,近十年来,西北油田分公司年增产原油占中国石化上游增产幅度的80%,所属塔河油田2006年跻身我国陆上十大油田之列,“十二五”以来,西北油田分公司累计生产原油3633万吨、天然气81亿方。目前,西北油田年产油气当量900万吨。


下一步,中国石化将加快顺北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进程,做好投产井精细化管理,同时建设联合站、油气处理站等设施,力争“十三五”建成150万吨原油生产阵地。


◆ SD-2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覆盖中国石油四大石蜡基地


8月17日,由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SD-2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在大庆炼化公司10万吨/年石蜡加氢装置实现工业应用,装置开车一次成功,所生产的半精炼石蜡、全精炼石蜡产品的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市场优级品标准。这是此催化剂研发成功16年来,相继在大庆石化、抚顺石化、大连石化、大庆炼化等4家企业的第12次应用。


石蜡加氢精制主要是在不改变石蜡产品主要指标的前提下,通过加氢工艺,有效脱除石蜡原料中的多环芳烃、硫、氮、氧等杂环化合物,显著改善石蜡产品的稳定性、色度、针入度和使用性能。应用该催化剂,装置反应温度低、加氢活性高、副反应少、经济效益好,有效提升了中国石油石蜡产品的市场竞争力。SD-2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是石化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炼油系列催化剂的主要特色品牌,早在2000年就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企业生产石蜡特色产品,中国石油市场占有率达到75%以上。


我国是全球石蜡基石油资源储量和石蜡产量最多的国家,生产量约占世界石蜡总产量的35%。但随着石蜡原料日趋劣质化及石蜡原料加氢精制深度不够,造成石蜡产品安定性、过氧化值、三剂含量、稠环芳烃含量等指标等不够理想,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更高质量要求。为了提高石蜡产品的质量和出口创汇能力,适应目前石蜡原料劣质化趋势,并满足产品质量的更高要求及装置扩能的要求,石化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从2000年起,相继开发出SD-1、SD-2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并连续在大庆石化、大庆炼化、抚顺石化、大连石化实现多次工业应用,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SD系列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是石化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炼油领域具有传统优势的催化剂,此次在大庆炼化再次成功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石化院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竞争实力。


◆ 中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戴厚良接任股份公司总裁


8月28日晚间,中国石化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8月26日召开的第六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选举公司副董事长的议案》和《关于提名并聘任公司总裁的议案》,戴厚良先生被选举为董事会副董事长并被聘任为本公司总裁,总裁任期自2016年8 月26日起至2018年5月27日止。

 

公告宣布,已收到李春光的辞职报告,李春光因年龄原因辞去中国石化执行董事、总裁职务以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委员职务。李春光确认其与中国石化董事会无不同意见,亦无任何有关本次辞任须提请中国石化董事会及股东注意的事宜。

 

公开资料显示,李春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大学文化。1991年8月起任中国石化销售华北公司副经理;1995年10月起任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副经理;2001年6月起任中国石化销售公司经理;2001年12月起任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事业部主任;2002年4月起任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经理;2003年4月起任中国石化副总裁;2005年11月起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2009年5月起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13年5月起任中国石化董事、总裁。

 

据刚刚发布的中石化半年报显示,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额人民币8792亿元,同比下降15.6%。主要归因于国际原油价格低位震荡,下游石化产品价格同比降低。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利润为人民币193亿元,同比下降21.3%。

 

戴厚良简历:

 

戴厚良,53 岁。戴先生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毕业。1997 年 12 月起任扬子石油化工公司副经理;1998 年 4 月起任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2002 年 7 月起任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扬子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03 年 12 月起任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扬子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04 年 12 月兼任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05 年 9 月起任中国石化财务副总监; 2005 年 11 月起任中国石化副总裁;2006 年 5 月起任中国石化董事、高级副总裁兼财务总监;2012 年 8 月兼任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2013 年 3 月兼任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董事长。2009 年 5 月起任中国石化董事、高级副总裁。2016 年 5 月起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2016年8月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 中科炼化项目建设全面提速 主体工程年底开工


据了解,8月25日从中科炼化筹备组了解到,随着中国石化集团启动茂湛炼化一体化基地建设,作为基地建设中心任务的中科炼化项目建设开始全面提速。目前,该项目场平收尾等现场施工正抓紧推进,今年年底前,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据了解,曾被称为中国最大在建石化项目的中科炼化项目,2011年3月通过环评,获得了中国国家发改委核准,并于当年11月在湛江东海岛开工建设,但受国际油价下跌、炼油产能严重过剩等因素影响,项目建设推进较缓。今年7月初,中国石化集团成立茂湛炼化一体化领导小组,统筹考虑茂名、湛江等区域的资源配置及炼化发展,中科炼化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

  

记者在中科炼化项目工地看到,忙着清理现场的挖掘机、工程车往来穿梭,工人们正抓紧修筑厂区围墙。在办公区内的一间会议室,一群技术人员正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着电视屏幕指指点点,不时和洛阳、北京的技术人员探讨一些技术问题。中科炼化设计技术部部长倪继军介绍说,现在任务太多,时间太紧,采取这种方式,既能达到集中开会的效果,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据介绍,目前,中科炼化正组织人员深入做好可研调整、总体设计、技术引进、设备选型等方面的设计优化,并抓紧厂区陆域的场平收尾、围墙、护坡、主干道路、排水系统及海域的围堰吹填等各项基础性施工工作,确保在今年12月20日前,项目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林德首套10万空分装置产出合格氧氮


2016年8月27日,神华宁煤煤制油3#空分单元产出合格氧氮产品,比原计划提前2天。


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空分装置集群由12套10万标方/小时的空分装置组成,是目前亚洲单套生产能力最大,分东西两系列,每系列包括6套空分装置和1套后备系统,1套氮气压缩系统,其中1系列采用国外林德的工艺技术及其成套设备,2系列采用国内杭氧的工艺技术及其成套设备。其核心设备空压机11台采用德国曼透平的最新型压缩机组,1台进行国产化攻关研制。


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是继神华集团建设运营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项目取得成功后第二个国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也是全球单套装置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


项目位于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化工园区A区,总占地面积815.23公顷,其中主厂区占地面积334.4公顷。项目以煤为原料,年转化煤炭2036万吨,其中:原料煤1645万吨、燃料煤391万吨,年用水2478万立方米,年产合成油品405.2万吨,其中:调和柴油273.3万吨、石脑油98.3万吨、液化石油气33.6万吨;副产硫磺12.8万吨、混醇7.5万吨、硫酸铵10.7万吨。项目总投资估算550亿元人民币,计划2016年建成投产,建成达产后年均销售收入266亿元,年均利税总额153亿元。煤气化采用GSP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油品合成装置采用中科合成油中温浆态床费托合成技术。


 我国7家石化工程设计企业荣登2016国际工程设计225强


近日,《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对全球设计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3家中国企业上榜2016ENR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


中国企业入围2016ENR国际工程设计公司有23家,2015年有24家,2014年有21家。其中,2016年进入100名之内的10家中国企业有9家为央企、1家为民企(凯达设计事务所);同比2015年减少了3家。


23家中国企业中有7家是石化工程设计企业。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山东科瑞石油装备有限公司,排名分别为80、68、86、77、106、90、149。除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外,同比2015年,其他企业名次变化依次为14、5、-7、-8、-23、-49。


在入围2016ENR国际工程设计公司的23家中国企业中,16家为央企、2家为国企、5家为民营企业;2015年,17家为央企、2家为国企、5家为民营企业。


11家企业排名上升,其中排名上升最大的是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


9家企业排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最多的是民营企业山东科瑞石油装备有限公司,下降了49名;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和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下降的幅度也较大,分别下降了23名和26名。


3家企业新进,其中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首次入围前100名。




石化缘会议推荐: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辽宁省石油石化学会决定于2016年11月9日~11日在燕山石化接待中心继续联合召开“2016年第二届全国石油化工企业装备维护与检修高端研讨会”为广大石油化工企业与装备制造、维护检修技术服务单位提供切实有效的交流平台,诚邀各位领导莅临指导!点击阅读原文或扫二维码可在线报名!组委会联系电话15011381831,多人参会请发邮件至15011381831@126.com索取报名表和通知。



石化缘致力于传播行业新技术!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商丘润滑油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