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商氏宗亲会之托,为本书作序,作为商姓的成员,这本是义不容辞的事情,但是这也是一件我本不敢承当的事情。
我虽治史多年,囿于学识的狭浅,只能略知一些明代的历史,而商氏作为中华的一个姓氏,其历史渊源之久远,实非我所能知。作为商氏的一员,亦因此而深感有愧先祖。
人类文明之起源,由族群部落而成早期国家,姓氏即因族群部落之血缘而形成,并成为国家形成后同血缘群体相与认同之依据。那么商姓是否自“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即已经产生了呢?我因此常想,商姓产生得那么早,且有建国立朝的辉煌,本应是中华的一大姓氏。但今日中华商氏,在姓氏群体中,只算得上是很小的一支了,原因何在?须知在中国历史上,像商姓这样经历了太多苦难的姓氏实在是不多见的。
商周之际,武王伐纣,周兴而商亡。商人作为顽民而居于今日商丘之地,以商为姓者日少。周秦之际,公孙鞅以变法强国之功,赐姓为商,然亦终以变法而遭族灭之祸,成为中国历史上为变法强国而献身的第一人。此后商姓在中国历史上的辉煌便一去而不复再现。那时候中国的人口本不算多,虽有百姓之说,每一姓氏人数本即有限,遭此大难,人数骤减,也是必然之结果。商氏经多次苦难而骤减的另一原因,则是改姓所致。今日之殷姓、宋姓、汤姓等,据记均与商姓通,且商与孔姓同宗。
而与此同时,历代亦复有他姓改从商姓者。据先父言,河北衡水商氏,当系金朝乌古仑之汉化姓,初居山西,明洪武初迁此。又满洲之商佳氏,其后汉姓亦有为商者。记得当初我曾问及启功先生,岭南商氏是否汉人,启先生答曰:其源不可考,其先辽东铁岭人氏,随清军入关后为驻防广东之汉军旗人是也。这恐怕也就是商姓与其他小姓氏不同,并无一般小姓氏有相对集中区域之原因。
但是小姓毕竟与大姓又有所不同,如像张、王、李、赵、刘姓之样的大姓,同姓人相见,或许只会笑言:“五百年前是一家。”而往往不会真的去考寻共同的家族源流。但是小姓氏就不同了,比如当商姓的人在某处相遇时,他们立即会相互注意,并且认为我们可能会是同一个族源的人而格外亲近与认同。这也是散布式小姓氏文化的一个共同特点吧。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宗亲会的几位宗亲,他们奔走于全国各地,为商姓的历史文献发掘及各地商姓的联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因此而常想,商姓人数虽少,却是这中华姓氏中优秀的一员,我们亦足以因之而骄傲自豪。
是为序。
庚寅除夕
清苑商传于京南陋舍
![]()
商传,男,1945年11月生于河北清苑县,汉族,著名历史学家商鸿逵之子,中共党员。目前是中国明史学会会长(法人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史、社会史研究。。2010年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邀请主讲《永乐大帝》,被“粉丝”们称为《百家讲坛》最帅的主讲人。